这首《边笛》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象与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首句“微风传妙曲”,以轻柔的微风引出悠扬的笛声,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接着,“清切若为酬”一句,将笛声的清脆与哀婉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接下来,“谁挟终南琯,来添塞北愁”运用典故,暗示着笛声中蕴含的不仅仅是自然之音,更是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与对边塞生活的愁苦。这里的“终南琯”指的是古代乐器,象征着高雅的音乐,而“塞北愁”则点明了笛声所承载的边塞战士的忧伤。
“关山无尽月,天地不禁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辽阔与孤寂,月光洒在连绵不绝的关山之上,天地间弥漫着秋天的萧瑟,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又悲凉的氛围。最后,“何日闻歌凯,征人下戍楼”表达了对和平与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归家的期盼,寄托了诗人对边塞将士深切的关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边笛声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士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情感深沉,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