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烽

夕烽传顷刻,千里到云端。

气足苍山暝,光添紫塞寒。

万方专视听,一点是平安。

莫取佳人笑,诸侯怒目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边烽》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烽火传递的场景,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紧张关系,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

首句“夕烽传顷刻,千里到云端”,以“夕烽”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烽火在傍晚时分迅速传递的情景,烽火从地面直冲云霄,跨越千里的距离,展现出烽火传递速度之快和覆盖范围之广。这一景象既展示了边防的警觉性,也暗示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接着,“气足苍山暝,光添紫塞寒”,进一步渲染了烽火传递时的氛围。烽火的光芒照亮了苍茫的山脉,使得夜晚显得更加深沉,同时也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光亮。这里的“气足”和“光添”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感受,也暗含了力量和希望的象征。

“万方专视听,一点是平安”,这两句表达了对烽火传递信息的高度重视,认为它代表了国家的安宁。在古代,烽火传递的信息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能够及时传达战事情况,确保各方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里将“一点”视为“平安”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稳定和安全的渴望。

最后,“莫取佳人笑,诸侯怒目看”,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表面的和平而忽视潜在的危机。佳人的笑声可能掩盖了战争的残酷,诸侯的怒目则反映了对边疆安全的警惕。这句话暗示了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平静,但实际的战争威胁仍然存在,需要时刻保持警觉。

综上所述,《边烽》通过描绘烽火传递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军事信息传递、国家安宁的期盼以及对和平与战争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稳定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边草

何心荣与悴,今古恨无穷。

雪散烧痕上,青归战血中。

天长垂大漠,地远后东风。

独有明妃冢,年年似汉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边尘

人间何处免,北塞独先飞。

似得风云气,全欺日月晖。

曳柴传战法,望锐亦兵机。

差胜京华客,终年化素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一)

白头良已矣,子职竟茫然。

负此一抔土,于今四十年。

恤忠馀往典,纪事有新编。

寂寞松楸下,丰碑谁为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二)

文渊犹藁葬,正则且沈身。

古者无修墓,非言患难人。

报唯存此日,举必念千春。

黾勉从微力,伤哉由也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