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边草》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兴衰的深沉感慨。
首句“何心荣与悴”,以“荣”与“悴”相对,形象地表达了事物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暗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奈与感慨。接着,“今古恨无穷”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长久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历史的遗憾与悲痛都是无尽的。
“雪散烧痕上,青归战血中”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雪的消散与火的痕迹,以及青色的回归与战争的血腥联系起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天长垂大漠,地远后东风”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辽阔的边疆景象之中,大漠的广阔与东风的遥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历史的深远和时空的无限。
最后,“独有明妃冢,年年似汉宫”一句,以明妃(王昭君)的墓冢为焦点,将其与汉宫相提并论,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永恒与瞬间、过去与现在的思考。明妃冢的年复一年,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尽管时间流转,但历史的记忆与情感却如同汉宫一般,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