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草

何心荣与悴,今古恨无穷。

雪散烧痕上,青归战血中。

天长垂大漠,地远后东风。

独有明妃冢,年年似汉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边草》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兴衰的深沉感慨。

首句“何心荣与悴”,以“荣”与“悴”相对,形象地表达了事物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暗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奈与感慨。接着,“今古恨无穷”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长久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历史的遗憾与悲痛都是无尽的。

“雪散烧痕上,青归战血中”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雪的消散与火的痕迹,以及青色的回归与战争的血腥联系起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天长垂大漠,地远后东风”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辽阔的边疆景象之中,大漠的广阔与东风的遥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历史的深远和时空的无限。

最后,“独有明妃冢,年年似汉宫”一句,以明妃(王昭君)的墓冢为焦点,将其与汉宫相提并论,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永恒与瞬间、过去与现在的思考。明妃冢的年复一年,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尽管时间流转,但历史的记忆与情感却如同汉宫一般,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边尘

人间何处免,北塞独先飞。

似得风云气,全欺日月晖。

曳柴传战法,望锐亦兵机。

差胜京华客,终年化素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一)

白头良已矣,子职竟茫然。

负此一抔土,于今四十年。

恤忠馀往典,纪事有新编。

寂寞松楸下,丰碑谁为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二)

文渊犹藁葬,正则且沈身。

古者无修墓,非言患难人。

报唯存此日,举必念千春。

黾勉从微力,伤哉由也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三)

不辰吾最甚,十二丧慈闱。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

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