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其二)

四朝文物仰前修,一日功成遂乞休。

君子致身惟道在,野人思治愿公留。

狄门桃李叨知己,白下江山忆旧游。

莫谓白岩多乐事,希文常负庙廊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即将退休的官员乔冢宰的敬意与不舍之情。

首句“四朝文物仰前修”,赞扬了乔冢宰在四个朝代都深受尊重,他的德行和才能如同前贤一样被人仰慕。接着,“一日功成遂乞休”则描述了乔冢宰在政绩卓著后,选择功成身退,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君子致身惟道在,野人思治愿公留。”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乔冢宰的尊敬,认为君子追求的是道德与真理,而普通百姓则希望他能留在职位上继续治理国家。这既是对乔冢宰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

“狄门桃李叨知己,白下江山忆旧游。”这里提到乔冢宰曾是狄门(可能指某位重要人物)的知己,也曾在白下(即南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两句通过回忆往事,进一步加深了对乔冢宰的怀念之情。

最后,“莫谓白岩多乐事,希文常负庙廊忧。”这句话以欧阳修的别号“希文”来比喻乔冢宰,意思是不要以为退休后的生活只有快乐,实际上他依然心系国家大事,有着庙堂之上的忧虑。这既是对乔冢宰高尚情怀的肯定,也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乔冢宰从政生涯的回顾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表达了对这位即将退休的官员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柯奇纯主事归莆阳

新命才看下玉除,归心早寄入闽车。

不须驷马誇题柱,且着斑衣慰倚闾。

因病得閒情好在,移忠为孝乐何如。

春风伫看重来日,黑发光阴正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陈尚书南京工部

老成闻望压群僚,南去台阶八座高。

江左旧都供览胜,国家留务重分曹。

经营列省工惟叙,出入三朝我独劳。

最是阙庭忘未得,凤台高处首频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一)

留司晚望重衡钧,三十年来侍从臣。

远去独安恬退节,众中欣见老成人。

两京规制遥相望,六代江山迹未陈。

盛世宦游应自乐,有人东望惜音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其二)

晚通仕籍喜同朝,此去江东属望劳。

留务从来须长者,雅怀自喜得閒曹。

百年家世睢阳重,一代文章甲榜高。

去去壮游知未已,秋霜才入鬓边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