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奴边见归田赋因投赵侍御

尔家叹穷鸟,吾族赋归田。

莫道荣枯异,同嗟世网牵。

黄陵浮汨渚,青草会湘川。

去国逾三岁,兹山老二年。

寒鸮鸣舍下,昏虎卧篱前。

客泪堪斑竹,离亭欲赠荃。

放言久无次,触兴感成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你家哀叹如困鸟,我家选择归田园。
别说什么荣枯有别,同样感叹世事如网牵。
黄陵漂浮在汨罗江边,青草汇聚于湘江两岸。
离开故乡已三年,此山陪伴我度过了两年。
寒冷的猫头鹰在屋檐下叫唤,昏暗的老虎守在篱笆之前。
客居他乡的眼泪足以染斑竹,离别亭边想赠一枝香荃。
我随意而谈已久无章法,触动心绪便写下这些诗篇。

注释

尔家:你家。
叹:哀叹。
穷鸟:困鸟。
赋:选择。
荣枯:荣华与衰败。
异:有别。
世网:世事的束缚。
牵:牵连。
黄陵:古地名。
汨渚:汨罗江边。
青草:湘江两岸的草。
会:汇聚。
去国:离开故乡。
兹山:这座山。
寒鸮:寒冷的猫头鹰。
昏虎:昏暗的老虎。
斑竹:斑驳的竹子。
离亭:离别亭。
赠:赠送。
荃:香草。
放言:随意谈论。
次:章法。
触兴:触动情感。
感成篇:写成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人通过“尔家叹穷鸟,吾族赋归田”开篇,既表达了家乡的贫困,也反映出自己对于归田生活的向往。"莫道荣枯异,同嗟世网牵"则是说尽管个人经历了荣辱的变化,但都被世事的纷争所束缚,这种感慨是共同的。

接着,“黄陵浮汨渚,青草会湘川”中,黄陵和湘川都是古代的地名,这里用来描绘一幅归乡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深情。"去国逾三岁,兹山老二年"则透露了诗人远离家乡已经三年,而在兹山(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已经度过了两年的时光。

"寒鸮鸣舍下,昏虎卧篱前"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象,比喻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怀。"客泪堪斑竹,离亭欲赠荃"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他乡的悲伤情绪,以及想要留下纪念的愿望。

最后,“放言久无次,触兴感成篇”说明了诗人的感慨之深,终于促使其将这些感受化作为诗篇。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将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于家国的思念,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别灉湖

念别灉湖去,浮舟更一临。

千峰出浪险,万木抱烟深。

南郡延恩渥,东山恋宿心。

露花香欲醉,时鸟啭馀音。

涉趣皆留赏,无奇不遍寻。

莫言山水间,幽意在鸣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

赤光来照夜,黄云上覆晨。

海县衔恩久,朝章献舞新。

高居帝座出,夹道众官陈。

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

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何岁无乡饮,何田不报神。

薰歌与名节,传代幸群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

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

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

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

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

夏氏阶隋乱,自言河朔雄。

王师进谷水,兵气临山东。

前扫成皋阵,却下洛阳宫。

义合帝图起,威加天宇同。

轩台百年外,虞典一巡中。

战龙思王业,倚马赋神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