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良宵之际出户远眺,心境宁静,目光所及之处乃是广阔的天边和海内。诗中提到的“康日”与“寿星”,象征着吉祥与长寿。在这宁静的夜晚,老人独自一人,心怀壮志而又有些许孤寂。
春去秋来,时间流转,景物更新。老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同时也在追寻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安慰。他提到“垂休临有道”,可能是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
最后一句“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则是老人自嘲,对比古代周王之梦想与自己的实际境遇,有着深深的感慨。这里的“九龄”可能指的是理想中的完满寿数,而现实却远非如此。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对于人生多变和不可预测的一种无奈。
整首诗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对生活、时间、梦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透露出一位晚年之人的哲思与生命体验。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
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
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乾。
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
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
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
井邑藏嵓穴,幽栖趣若何。
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
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
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有鸟生江浦,霜华作羽翰。
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
月影林梢下,冰光水际残。
翻飞时共乐,饮啄道皆安。
迥翥宜高咏,群栖入静看。
由来鸳鹭侣,济济列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