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中题友人林亭

井邑藏嵓穴,幽栖趣若何。

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

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

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山村隐藏在岩石洞穴中,这样的隐居生活会怎样呢?
春天竹林中新竹生长繁密,夏天鸟儿带着幼鸟众多。
静坐时清风拂面而来,林间没有炎热的气息。
随意书写在落叶上,真正享受的是品酒而非听歌。
阳光穿过红藓斑驳成明亮的光影,斜阳映照着绿色的藤蔓。
如此优秀的文章实在可惜,不要放弃追求更高的科举功名。

注释

井邑:山村。
嵓穴:岩石洞穴。
幽栖:隐居。
趣若何:会怎样。
春篁:春天的竹林。
抽笋密:新竹生长繁密。
夏鸟:夏天的鸟儿。
杂雏多:带着幼鸟众多。
清风:凉风。
暑气:炎热气息。
乱书:随意书写。
真饮:真正品酒。
红藓:红藓斑。
斜阴:斜阳。
雄文:优秀文章。
高科:高的科举功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和书房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情趣。

“井邑藏嵓穴,幽栖趣若何。”开篇即以幽深的井水和山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隐居的氛围。"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则通过对春夏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诗人在此强调了书房所处位置的凉爽,清风拂面而来,却不受炎热之扰,这里形成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

“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诗人通过对书籍和饮酒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专注于学问,对外界喧嚣的漠视态度。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这一联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光影变化,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景象,进一步衬托了诗人心境之美好。

最后,“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希望他珍视自己的才华,不要放弃追求高尚学问的志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情趣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才华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享受和学术追求的坚持。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意境宁静的田园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陕州题河上亭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省试振鹭

有鸟生江浦,霜华作羽翰。

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

月影林梢下,冰光水际残。

翻飞时共乐,饮啄道皆安。

迥翥宜高咏,群栖入静看。

由来鸳鹭侣,济济列千官。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送太学吴康仁及第南归

因为太学选,志业彻春闱。

首领诸生出,先登上第归。

一荣犹未已,具庆且应稀。

纵马行青草,临岐脱白衣。

家遥楚国寄,帆对汉山飞。

知己盈华省,看君再发机。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