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题河上亭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江岸被激流环绕,小亭带来无尽的清爽心情。
傍晚时分,河边草木在窗前摇曳,坐在那里感受到阵阵凉爽的水风。
一只孤独的鸟儿飞来惊扰了客人,一片孤云轻触船桅。
秋日的雨声与远处的乐音交织,傍晚的天空带着一抹微弱的阳光。
海浪平静,清澈的窗户映照出光影,沙滩上的阴影显露出竹席的光芒。
我在这里悠闲度过每一天,又有谁能理解我对沧海的喜爱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会和情感寄托。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这两句勾勒出一处紧邻河岸、面向奔腾水流的亭子,给人以广阔而又宁静的感觉。这里的“清兴”二字,不仅形容了景色,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舒畅。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这两句则描绘了黄昏时分,河岸上的草木在晚风中摇曳,以及诗人坐于亭中感受到的清凉。这里通过“当轼”一词,设置了一种时间的界限,同时也映射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情境。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这两句通过描写偶尔飞来的鸟儿和飘逸的云朵,增添了画面的一丝生动性与自由感。诗人以“客”自居,表明其心境之超然。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声音和光线变化的细致捕捉,既有秋天特有的声音,也有即将消逝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略带感伤的情绪。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这两句描写了水面的平静和河岸上的树荫投射在水面上的景象,通过“澄”、“发”两个字眼,强化了视觉效果的清晰与生动。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情感。在这里,“逍遥”二字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河岸风光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豁达,以及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省试振鹭

有鸟生江浦,霜华作羽翰。

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

月影林梢下,冰光水际残。

翻飞时共乐,饮啄道皆安。

迥翥宜高咏,群栖入静看。

由来鸳鹭侣,济济列千官。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送太学吴康仁及第南归

因为太学选,志业彻春闱。

首领诸生出,先登上第归。

一荣犹未已,具庆且应稀。

纵马行青草,临岐脱白衣。

家遥楚国寄,帆对汉山飞。

知己盈华省,看君再发机。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留题姚氏山斋

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

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

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

异果因僧摘,幽窗为燕开。

春游何处尽,欲别几迟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