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观兰亭图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

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

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乾。

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

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

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过去的友人如今身在何方,他们的遗迹仍然值得追忆。
昔日的林亭如今依然存在,草木虽古但春天已接近尾声。
笔似乎在诗中停驻,仿佛在回味那杯酒是否已干。
向着青翠的山岭穿行,面对清澈的回流辨识方向。
夜晚月光洒在窗边,枕上感受湖水带来的寒意。
我不知是哪位诗酒之客,更向往那些过往的欢乐时光。

注释

会人:过去的友人。
何处:身在何方。
遗踪:遗迹。
可观:值得追忆。
林亭:昔日的林亭。
古春残:春天已近尾声。
笔想:笔似乎在诗中。
吟中驻:停驻在诗中。
杯疑:仿佛在回味。
饮后乾:酒是否已干。
向青:向着青翠。
峻岭:山岭。
当白:面对清澈。
回湍:回流。
月影:月光。
湖光:湖水。
枕上寒:枕上的寒意。
诗酒客:诗酒之客。
慕前欢:向往过往的欢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追思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以及对旧友的深切思念。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 表示诗人对于过去聚会之地和那些可以追忆的事迹充满了探究与思考。这里的“遗踪”指的是留下的痕迹或故事,这些都成为了诗人怀旧的媒介。

"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 描述了一个场景,即现在仍然存在的林中小屋,以及岁月流逝后的草木依稀带有着往日春天的气息。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时光静好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感。

接下来的 "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乾" 可能是在暗示诗人在写作和品酒之余,也许是因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而停留不前。这里的“中驽”与“后乾”都传递了一种犹豫和未决的情绪。

"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 则描写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的心境,似乎在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来寻找心灵的寄托。这里的“青”、“白”可能象征着某种纯净或是明晰的情感。

"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 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又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其中月光和湖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 "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 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和旧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不知道哪些人还在怀念那些过往快乐时光的疑惑。这里的“诗酒客”可能指的是那种以文学、饮酒为乐的人,而“慕前欢”则是对过去美好的追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怀旧。诗人在这静谧而又有些许凉意的夜晚中,对往昔岁月的美好时光和旧友充满了无限的思念。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苑中题友人林亭

井邑藏嵓穴,幽栖趣若何。

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

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

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陕州题河上亭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省试振鹭

有鸟生江浦,霜华作羽翰。

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

月影林梢下,冰光水际残。

翻飞时共乐,饮啄道皆安。

迥翥宜高咏,群栖入静看。

由来鸳鹭侣,济济列千官。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送太学吴康仁及第南归

因为太学选,志业彻春闱。

首领诸生出,先登上第归。

一荣犹未已,具庆且应稀。

纵马行青草,临岐脱白衣。

家遥楚国寄,帆对汉山飞。

知己盈华省,看君再发机。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