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崇侍御

贵达合逢明圣日,风流又及少年时。

才因出众人皆嫉,势欲摩霄自不知。

正直早年闻苦节,从容此日见清规。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闲话篇章停烛久,醉迷歌舞出花迟。

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在尊贵显达时恰好遇到圣明之世,风流韵事又赶上青春少年的时光。
才能出众使得众人都心生嫉妒,权势直逼云霄自己却未曾察觉。
年轻时就因正直而闻名,如今更见其处事的从容与清正的操守。
让鹦鹉学着呼唤桃叶的名字,又吩咐美女歌者吟唱《竹枝词》。
闲聊文章诗篇以至于蜡烛燃尽许久,陶醉于歌舞直到深夜才走出花丛。
如同云中鸿雁有着自由回旋的便利,应当嘲笑那些只会叽叽喳喳的燕雀显得卑微。

注释

贵达:地位尊贵显达。
合逢:恰好遇到。
明圣日:圣明的时期。
风流:风采特异,此处指风流韵事。
少年时:青春时期。
才因:因为才能。
出众:超出常人。
嫉:嫉妒。
势欲摩霄:势力大有直冲云霄之势,形容权势极盛。
自不知:自己没有意识到。
正直:公正刚直。
早年:年轻的时候。
闻苦节:以坚持节操而闻名。
从容:镇定自若的样子。
此日:现在,当前。
清规:清正的行为准则。
却教:却让。
鹦鹉:能学人言的鸟,这里指宠物鸟。
呼桃叶:呼唤桃叶,桃叶是古代歌谣中的人物,代指所爱之人。
婵娟:美丽的女子,这里泛指歌女。
唱竹枝:演唱《竹枝词》,一种民歌形式。
闲话篇章:闲聊文章内容。
停烛久:蜡烛燃烧了很久,形容时间长。
醉迷:沉醉迷恋。
歌舞:歌舞娱乐活动。
出花迟:从花丛中出来得很晚,比喻沉浸其中直至深夜。
云鸿:高空飞翔的鸿雁,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别有:另有,独具。
回翔便:回旋飞翔的便利,比喻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
应笑:应当嘲笑。
啁啾:形容小鸟细碎的叫声,这里比喻琐碎平凡。
燕雀卑:燕子和麻雀显得卑微,比喻平庸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上的欢乐景象,通过对话语、音律和自然意境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贵达合逢明圣日,风流又及少年时。”开篇即以宏大的气势,设定了一种时间背景,将“贵达”的盛大场面和“风流”之美好相结合,传递出一种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怀念。

“才因出众人皆嫉,势欲摩霄自不知。”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于才能与地位的独特看法。这里的“嫉”字用得十分精妙,既指出了世人对才华横溢者的艳羡之情,也暗示了这种情感背后可能隐藏的忌妒心理。

“正直早年闻苦节,从容此日见清规。”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示了一种从自律到达观的内在转变。诗人通过对比,表明了个人的成长与修养,以及对生活规律的理解和接受。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娑唱竹枝。”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鹦鹉与婵娑这两种动物,以它们之口来传达一份清新脱俗的情感。这种手法既增添了一丝戏谑之意,也让整体氛围更加生动。

“闲话篇章停烛久,醉迷歌舞出花迟。”诗人借此两句描绘了宴会上的悠长与愉悦。时间在欢乐中流逝,烛光在缓慢燃烧,而人们则沉浸于歌舞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转。

“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最后两句则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结束全诗。诗人通过对比云鸿与燕雀,不仅展示了一种对于飞鸟自由翱翔的向往,也隐含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既有豪放气概又不乏细腻情感的艺术风貌。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与乡人鉴休上人别

此日因师话乡里,故乡风土我偏谙。

一枝竹叶如溪北,半树梅花似岭南。

山夜猎徒多信犬,雨天村舍未催蚕。

如今休作还家意,两须垂丝已不堪。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元日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陆处士别业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

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