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仅有两三户人家以砍柴狩猎为生,稀疏的村落彼此算是最近的邻居。
风雨雷电交加前谷中就已下雨,而花木在山岩之后才迎来春天。
书本知识在这里显得无能为力,种桑养麻也难以摆脱贫困。
山中的鸟儿不怕幼小的孩子,晚上的狗对着渔夫吠叫。
这不一定是在圣明的时代,人们却长久地与云水亲近。
若是没有知音推荐引路,怎能有出路摆脱这泥泞尘世。

注释

樵猎:砍柴和狩猎。
两三户:形容非常少的人家。
凋疏:稀疏,分散。
近邻:附近的人家,邻居。
风雷:风和雷,这里指猛烈的天气现象。
前壑:前面的山谷。
花木:花朵和树木,泛指植物。
后岩:山岩之后,暗示春天来得晚的地方。
文字:书本知识,学问。
不得力:不起作用,无效。
桑麻:桑树和麻,代指农事。
救贫:摆脱贫困。
山禽:山中的鸟。
欺:不怕,欺负。
稚子:小孩子。
夜犬:晚上的狗。
吠:吠叫。
渔人:捕鱼的人。
未必:不一定。
圣明:形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代:时代。
长将:长久地处于。
云水:云和水,代指自然,远离尘嚣。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不延荐:不被推荐,得不到赏识。
何路:哪条路,怎样。
出泥尘:摆脱困境,离开艰难的生活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凋敝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村野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贫困农民的同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直接勾勒出了一幅荒凉的山村景象,人们以樵夫和猎户为生的艰难生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则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表现了季节更迭的轮回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和农业无法改变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悲哀。接着,“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则通过对野生动物行为的观察,隐喻出社会底层人民被欺凌的情状。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可能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高洁生活的愿望,而非指具体历史时期。"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则传递了诗人对于无法找到理解自己的人和作品的困境,以及对未来出路迷茫无尽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诗意境界。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与乡人鉴休上人别

此日因师话乡里,故乡风土我偏谙。

一枝竹叶如溪北,半树梅花似岭南。

山夜猎徒多信犬,雨天村舍未催蚕。

如今休作还家意,两须垂丝已不堪。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元日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陆处士别业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

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采莲

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

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

兰舟迟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

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