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凋敝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村野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贫困农民的同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直接勾勒出了一幅荒凉的山村景象,人们以樵夫和猎户为生的艰难生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则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表现了季节更迭的轮回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和农业无法改变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悲哀。接着,“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则通过对野生动物行为的观察,隐喻出社会底层人民被欺凌的情状。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可能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高洁生活的愿望,而非指具体历史时期。"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则传递了诗人对于无法找到理解自己的人和作品的困境,以及对未来出路迷茫无尽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诗意境界。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此日因师话乡里,故乡风土我偏谙。
一枝竹叶如溪北,半树梅花似岭南。
山夜猎徒多信犬,雨天村舍未催蚕。
如今休作还家意,两须垂丝已不堪。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
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
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
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
兰舟迟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
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