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贾氏林泉

市朝束名利,林泉系清通。

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轻流逗密蓧,直干入宽空。

高吟五君咏,疑对九华峰。

我知种竹心,欲扇清凉风。

我知决泉意,将明济物功。

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

须知澹泊听,声在无声中。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祗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世俗中束缚了名利之心,我向往的是山林间的清净生活。
谁能想到,在这繁华尘世中,竟隐藏着如白云般的隐逸之境。
溪流轻绕竹篱,挺拔的竹竿直插蓝天。
高声吟诵五君赞歌,仿佛面对着九华山的峰峦。
我深知种竹的本意,是为了带来习习凉风。
我明白开凿泉水的意愿,是要彰显它济世救物的力量。
有琴却未弹奏,如同满天繁星映照在梧桐树上。
须知淡泊处世,真正的乐音藏于无声之中。
这里并非砍柴人的路径,武陵这样的仙境又怎能轻易相遇。
只担心迷失自我归宿,池塘边的日出日落便是时间的流转。

注释

市朝:都市或朝廷。
束:束缚。
林泉:山林与泉水。
迥:迥异,不同寻常。
轻流:溪流。
蓧:竹篱。
五君:古代五位贤人,如诸葛亮等。
九华峰:虚构或指代名山。
清凉风:比喻高尚的品格或清新的环境。
济物功:助人或救世之功。
众星:比喻众多的事物或人才。
武陵:古代地名,常指隐居之地。
池上:池塘边。
日西东:日出日落,象征时间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林泉美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

"市朝束名利,林泉系清通。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这几句开篇就设置了一种对比,城市中的繁华与林泉间的清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轻流逗密蓧,直干入宽空。高吟五君咏,疑对九华峰。" 这里的溪水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声音和动态,而且“直干入宽空”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高吟”则显示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豪放情怀。

"我知种竹心,欲扇清凉风。我知决泉意,将明济物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使命感。他通过栽培竹子来比喻自己的修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须知澹泊听,声在无声中。" 这里的琴虽然没有拉奏,但星光却如同音乐般在梧桐间流动。这是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描绘,也反映了他对于艺术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最后几句“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祗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则表达了一种对归宿的迷惘与探寻,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顿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31)

聂夷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字:坦之
  • 籍贯: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871

相关古诗词

燕台二首(其一)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燕台二首(其二)

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

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

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赠农

劝尔勤耕田,盈尔仓中粟。

劝尔无伐桑,减尔身上服。

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绿。

狂风一飘林,万叶不著木。

青春如不耕,何以自拘束。

形式: 古风

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

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

候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

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

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

忻逢圣明代,长愿接鹓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