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此诗描绘了一番皇家对人才的渴望和吸引。"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表明皇室愿意不惜重金来吸纳儒雅之士,即有文化教养之人。"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隽者"则进一步说明,只要是德才兼备之人,不论其出身如何,皇室都会加以礼遇。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这两句写出了这些被吸纳的人才心情自在,乐于追随时代潮流,在世界范围内施展他们的才华。最后,"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意味着他们不需要通过古代寻访贤士的方式,即使是神鸟凤凰传递信息也不必要,完全可以直接在自然界中发现和寻找这些人才。
诗中的意境雄浑,对人才的渴望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作者对于学者、贤士的尊重与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对文化教养的推崇。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
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
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
劝尔勤耕田,盈尔仓中粟。
劝尔无伐桑,减尔身上服。
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绿。
狂风一飘林,万叶不著木。
青春如不耕,何以自拘束。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
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
候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
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
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
忻逢圣明代,长愿接鹓鸾。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
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