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悼亡秘书》,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方逢振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失去古籍文献的哀思和珍惜之情。
翠华东南来,奎聚属吴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翠华”指代书籍,而“东南来”则可能暗示着某个重要文献的传承或发现。"奎聚"一词多用于古籍记载,常与天文、地理有关,这里结合“属吴域”,可推测诗人是在提及古代的文化遗产或是特定的历史事件。
分王百馀年,灵光赫天德。
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和赞美。"分王"可能指代古代王朝的分封建国,而“百馀年”则是一个时间概念,用以形容长久。"灵光赫天德"则是对古人智慧与道德的高度评价。
龙文发南源,圆书粲东壁。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诗人所哀悼的秘籍内容。“龙文”、“圆书”都是古代文献的美称,“发南源”和“粲东壁”则形容这些珍贵文字的发现与保存。
谁折天罅开,猝忽正气泄。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失去的文化遗产的痛惜之情。"谁折天罅开"暗示着某种力量或事件导致了秘书的丧失,而“猝忽正气泄”则是对于这种丧失的深切哀悼。
剖藏发金匮,抉蕴破石室。
这两句继续描绘诗人对古籍的珍视和探求。"剖藏发金匮"形容打开宝库发现秘籍,而“抉蕴破石室”则表明了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出隐藏已久的文献。
签怕逐汗牛,至珍去遐绝。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书的重视和追寻之情。"签怕逐汗牛"形容跟随劳苦的牛车去寻找那些珍贵的文献,而“至珍去遐绝”则是对这些已失去的秘籍无比的珍惜。
我欲然藜人,四库亦赤立。
这两句诗中,“我欲然藜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古代圣贤一样尊崇和学习这些丧失的文献。"四库亦赤立"则可能是对某个图书馆藏或文献整理工作的期待。
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怀念和珍视。"细人慕所爱"形容普通人也在追求和怀念这些失传的文献,而“但嗟珠玉翼”则是对这些无价之宝的深切惋惜。
君子为道谋,惟忧孔孟北。
这两句诗中,“君子为道谋”表达了君子的理想和追求,即在文化上有所建树。而“惟忧孔孟北”则是对儒家文化的担忧,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这些文化遗产的流失。
风气日已趋,南强变金革。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时代变迁、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的景象。"风气日已趋"表明时代精神在转变,而“南强变金革”则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事件或文化转型期的描述。
周礼吾能言,欲徵恐无籍。
这两句诗中,“周礼吾能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礼制的理解和阐述,而“欲徵恐无籍”则是对这些知识传承的担忧,因为缺乏文献记载。
落落星向晨,后生当努力。
最后两句诗以星辰作为象征,提醒后来者应当继续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文化遗产。"落落星向晨"形容清晨璀璨的星空,而“后生当努力”则是对未来世代的期望和激励。
整首诗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描述与哀悼,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珍视以及担忧,同时也鼓舞后人要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