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沈沈。

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

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

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

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

醉倒清尊,姮娥应笑,犹有向来心。

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侵]韵

翻译

洞庭湖面寒气逼人,望着冰轮刚刚升起,深沉的沧海静谧无声。
万顷湖光在云阵中翻滚,长笛声穿透层层阴霾。
长江、黄河、钱塘江汹涌澎湃,银色浪涛无边无际,远远映照着五湖的深邃。
酒席已散,歌声终止,至今仍能听到鼍和龙的怒吼与吟唱。
回顾一生漂泊江湖,轻易散去的是朋友,难以寻觅的是美好的时光。
高城之上,风露清爽,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再次眺望。
喝得大醉,嫦娥或许会笑我,心中依旧怀有往日的情怀。
月宫广寒,暂借我如琼瑶般的仙境。

注释

洞庭:湖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冰轮:指月亮。
沧海:大海,这里指广阔的水域。
鼍:扬子鳄,古代传说中的水怪。
龙吟:龙的吟啸,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
缥缈:形容高远或隐约可见。
危槛:高高的栏杆,危险而引人注目。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琼林:美玉般的园林,比喻仙境或优美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开篇“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沈沈”几句,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也映射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傲情怀。

“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中的“万顷孤光”形容的是广阔无垠的光景,而“长笛吹破层阴”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状。

“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一段,通过对水势和湖泊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情感的广阔。

“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宴席和友情仍然怀念,而“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则透露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易逝青春的感慨。

“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一句中,“缥缈高城”给人以幽深孤寂之感,而“独倚危槛重临”则表达了诗人在高处眺望的孤独与沉思。

“醉倒清尊,姮娥应笑,犹有向来心”几句,通过对月亮和饮酒的描写,以及对神话中美女姮娥的联想,表达了诗人仍旧保持着一颗不变的心。

最后,“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则是诗人在寂寞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将宏伟的宫殿与清冷的琼林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逃避与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意境。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三)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元]韵

采桑子.冬至日,与许干誉、章几道饭积善。晚归雪作,因留小饮作

山蹊小路归来晚,暮雪缤纷。尊酒殷勤。

邂逅相从只有君。全家住处无人到,元在重云。

此景谁分。万玉参差更作群。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雨中花慢.寒食前一日小雨,牡丹已将开,与客置酒坐中戏作

痛饮狂歌,百计强留,风光无奈春归。

春去也,应知相赏,未忍相违。

卷地风惊,争催春暮雨,顿回寒威。

对黄昏萧瑟,冰肤洗尽,犹覆霞衣。

多情断了,为花狂恼,故飘万点霏微。

低粉面、妆台酒散,泪颗频挥。

可是盈盈有意,只应真惜分飞。

拚令吹尽,明朝酒醒,忍对红稀。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