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花竹

花行竹径紧相挨,每日须行四五回。

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图竹径对花开。

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

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花丛与竹径紧密相邻,每天都要走四五回。
我特意让花丛靠近竹林种植,只为竹径两旁能有花开相伴。
花香随风飘散,沾染在衣袖间,竹影斑驳,倒映在酒杯中。
谁说山居的老人缺乏温文尔雅,这样的红花绿竹,我却常相伴左右。

注释

花行:花丛。
竹径:竹林小路。
须:必须。
侵:靠近。
图:为了。
衣袂:衣袖。
温润:温文尔雅。
红翠:红花绿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园中花与竹的和谐共生景象。"花行竹径紧相挨"写出了花丛与竹林紧密相邻,形成了一条美丽的路径。诗人每天都会沿着这条小路行走四五回,体现了他对园中景色的喜爱和日常生活的闲适。

"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图竹径对花开"表达了诗人有意让花丛蔓延到竹林中,这样可以欣赏到花儿在竹影中的绽放,增添了视觉上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通过细腻的观察,写出花香随着诗人的衣摆飘散,而竹影则倒映在酒杯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醉人的氛围。

最后两句"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尽管有人认为山翁(诗人)的生活缺乏世俗的温润,但在这如画的花竹世界中,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红翠的花竹仿佛是他情感的长久伴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一室吟

一室可容身,四时长有春。

何尝无美酒,未始绝佳宾。

洞里赏花者,天边泛月人。

相逢应有语,笑我太因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恨月吟

我侬非是惜黄金,自是常娥爱负心。

初未上时犹露滴,恰才圆处便天阴。

栏干倚了还重倚,芳酒斟回又再斟。

安得深闺与收管,奈何前后误人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春天吟

一片春天在眼前,眼前须识好春天。

春秋冬夏能无累,雪月风花都一连。

能用真腴为事业,岂防他物害暄妍。

我生其幸何多也,安有闲愁到耳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水短吟

雪消冰泮渌盈沟,翡翠鸳鸯得志秋。

长恨远山遮不断,又疑别浦去难留。

绕堤杨柳轻轻拂,近岸新蒲细细抽。

满眼烟波杳无际,三吴特地送孤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