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其一)

洗芳林、夜来风雨。匆匆还送春去。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君听取。

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

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春还住。

休索吟春伴侣。残花今已尘土。

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能唤否。

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烦君妙语。

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夜晚的风雨洗涤了芳林,匆匆间春天又要离去。
刚送走了春天,现在又要送你南浦告别。请你仔细听。
此刻,春天是否已经过了吴中的道路?你走到哪里。
请在湖边迅速折取千条翠绿的柳枝,帮我挽留春天。让春天停留。
别再寻找吟咏春天的同伴,凋零的花朵如今已化为尘土。
姑苏台下的烟波浩渺,西施如今身在何处?你能呼唤她吗?
又怕春天的消逝没有凭证,劳烦你用美妙的语言。
请帮我将春天,连同花和柳,写入绿色的信笺之中。

注释

芳林:指长满花草的树林。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
南浦:古时送别之地,泛指水边。
吴中路:吴地的道路。
翠柳:青翠的柳树。
姑苏台:古代苏州的名胜,此处代指苏州。
西子:西施,古代美女。
翠笺:绿色的信纸。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王沂孙的《摸鱼儿·其一》,是一篇表达春去之愁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留恋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风雨送春、匆忙送君等意象,抒发了对春天即将消逝的不舍之情。

“洗芳林、夜来风雨。匆匆还送春去。”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急促的节奏,风雨交加,春光无限,诗人感慨万千,似乎在用力挽留这一季节,但终究无法阻止它的消逝。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这里“方才”二字表达了一种刚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概念,而“那又送君南浦”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似乎朋友的离去也如同春光的逝去一般令人难以割舍。

“君听取。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 这两句通过“君听取”的呼唤,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同时“春归”一词又一次强调了季节更迭的主题,而“吴中路”则是诗人对故土的深情留恋。

“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这里的“君行到处”显得既随意又充满了渴望,而“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他希望朋友能将这些美景带给他,让春天在心中停驻。

“春还住。休索吟春伴侣。” 这两句是对前文的呼应,又一次表达了对春天的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的感慨,因为诗人深知这是无法实现的愿望。

“残花今已尘土。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这里“残花”二字,令人唏嘘,而“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则是诗人对过往美好的追问,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怀念。

“能唤否。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 这两句中,“能唤否”表达了诗人的求助心情,而“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则是对春天彻底逝去的担忧,似乎在寻找任何可以证明春天曾经来过的证据。

“烦君妙语。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最后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请求,他希望朋友能够用美妙的话语,将春天连同花和柳写进诗句中,让这些美好永恒地保留下来。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精细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光逝去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美好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解连环.橄榄

万珠悬碧。想炎荒树密,□□□□。

恨绛娣、先整吴帆,政鬟翠逞娇,故林难别。

岁晚相逢,荐青子、独夸冰颊。

点红盐乱落,最是夜寒,酒醒时节。霜槎猬芒冻裂。

把孤花细嚼,时咽芳冽。

断味惜、回涩馀甘,似重省家山,旧游风月。

崖蜜重尝,到了输他清绝。

更留人、绀丸半颗,素瓯泛雪。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锦堂春/锦堂春慢.中秋

露掌秋深,花签漏永,那堪此夕新晴。

正纤尘飞尽,万籁无声。

金镜开奁弄影,玉壶盛水侵棱。

纵帘斜树隔,烛暗花残,不碍虚明。

美人凝恨歌黛,念经年间阻,只恐云生。

早是宫鞋鸳小,翠鬓蝉轻。

蟾润妆梅夜发,桂熏仙骨香清。

看姮蛾此际,多情又似无情。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锦堂春/锦堂春慢.七夕

桂嫩传香,榆高送影,轻罗小扇凉生。

正鸳机梭静,凤渚桥成。

穿线人来月底,曝衣花入风庭。

看星残靥碎,露滴珠融,笑掩云扃。

彩盘凝望仙子,但三星隐隐,一水盈盈。

暗想凭肩私语,鬓乱钗横。

蛛网飘丝罥恨,玉签传点催明。

算人间待巧,似恁匆匆,有甚心情。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