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别虞妃去未还,愁云空锁九疑山。
世间多少相思泪,洒遍修篁染不斑。
这首诗名为《竹》,作者是宋代诗人易元矩。诗中以虞妃离去为背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一别虞妃去未还"描绘了主人公对远行爱人的思念,暗示了分离的长久和情感的执着。"愁云空锁九疑山"运用象征手法,将愁绪比作笼罩在九疑山的乌云,增添了画面的凄迷与辽远。
接下来的"世间多少相思泪"直抒胸臆,表达出世间因离别而产生的无尽相思之情,这种情感如同泪水般流淌不止。最后的"洒遍修篁染不斑"则以修长的竹子比喻主人公坚韧的情感,即使泪水遍洒其上,竹子的颜色依旧如故,象征着他对爱情的坚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哀愁和对重逢的期盼,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寓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何处甘泉来席上,嫩黄初汤银瓶。
月团尝罢有馀清。惠山名品在,歌舞暂留停。
欲赏壑源新气味,不应兼进狶苓。
此中端有淡交情。相如方病酒,一饮骨毛轻。
记得高堂同饮散,一杯汤罢分携。
绛纱笼影簇行旗。更残银漏急,天淡玉绳低。
只恐曲终人不见,歌声且为迟迟。
如今车马各东西。画堂携手处,疑梦又疑非。
扁舟晓泊画桥西,风满蓬窗水拍堤。
落舟半山人未起,万蛙声里子规啼。
典午河山尚有名,兴从阳乐故城生。
夕阳门巷丘墟久,春草池塘野水平。
废堞栖乌啼夜月,闲壕留雁叫寒更。
人民非处桃花在,一度东风一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