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官去未间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朝寻霞外寺,暮宿波上岛。

新树少于松,平湖半连草。

跻攀有次第,赏玩无昏早。

有时骑马醉,兀兀冥天造。

穷通与生死,其奈吾怀抱。

江山信为美,齿发行将老。

在郡诚未厌,归乡去亦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离职后还没多久,半月来尽情游览探求。
早晨去往山外的寺庙,傍晚在水上的岛屿歇宿。
新栽的树比松树少,平静的湖面一半长满草。
攀登有层次顺序,欣赏游玩不分早晚。
有时骑马喝醉了,恍惚中仿佛与天际相接。
无论困厄还是通达,面对生死又如何能放下心中的抱负。
江山确实美丽,但年岁增长,头发即将斑白。
在任上确实还未厌倦,但回到家乡去也是好的选择。

注释

未间:没有间隔,指时间不久。
恣游讨:尽情游览探索。
霞外寺:山外的寺庙。
波上岛:水上的岛屿。
平湖:平静的湖面。
跻攀:攀登。
兀兀:形容恍惚的样子。
冥天造:与天际相接,形容醉得不省人事。
穷通:困厄与通达,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怀抱:心中的理想或情感。
齿发行将老:年纪渐大,牙齿和头发都将变老。
诚未厌:确实还没有厌倦。
去亦好:离开(这里)也是好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职务空闲期间游玩的情景,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的自在超脱。开篇“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表明诗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了一段较长的游历。

接下来的“朝寻霞外寺,暮宿波上岛”则具体描绘了这次游历中的景象和经历,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这里的“霞外寺”、“波上岛”都是想象中或现实中的美丽场所,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新树少于松,平湖半连草”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通过新生的树木、古老的松树以及湖面与草地的交错,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人的游历经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跻攀有次第,赏玩无昏早”表明诗人在游历中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有所追求,有条不紊地享受着这段时光。这里的“跻攀”指的是逐步探索,“赏玩”则是欣赏和享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有时骑马醉,兀兀冥天造”则转换了情境,描绘了诗人偶尔在旅途中饮酒至醉的情况,以及醉后对宇宙万物的一种迷离感。这一段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表现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穷通与生死,其奈吾怀抱”、“江山信为美,齿发行将老”、“在郡诚未厌,归乡去亦好”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面对世事无常和生命的有限,表达了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家园之思的深切感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游历中的所见所感,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

去年十月半,君来过浙东。

今年五月尽,我发向关中。

两乡默默心相别,一水盈盈路不通。

从此津人应省事,寂寥无复递诗筒。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食后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形式: 古风

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

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

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

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

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

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

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