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庙

王子宾仙去,飘飖笙鹤飞。

徒闻沧海变,不见白云归。

天路何其远,人间此会稀。

空歌日云暮,霜月渐微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王子成仙而去,轻盈地随着笙歌仙鹤飞升。
只听说沧海桑田多变迁,却不见他如白云般归来。
通往天界的路途多么遥远,人间这样的盛会实属罕见。
日暮时分空余歌声回荡,寒霜与月光渐渐柔和起来。

注释

王子:指贵族或王室中人。
宾仙去:指成为仙人离开尘世。
飘飖:形容轻飘飘地飞扬。
笙鹤:仙鹤口中含着笙,象征仙境音乐。
徒闻:只是听说,表示未能亲见。
沧海变: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白云归:比喻仙人乘云归来,这里指期待的人未归。
天路:通往天庭的道路,比喻难以达到的境界。
何其远:多么遥远。
人间此会稀:人间这样聚集的机会很少。
空歌:空旷中回响的歌声,暗示孤独或失落。
日云暮:太阳落山,比喻时间已晚。
霜月:寒冷的月光,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渐微微:逐渐变得轻微、隐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界的意境。开篇“王子宾仙去,飘飖笙鹤飞”两句,以轻盈优美的笔触展现了仙人离去的情景,其中“王子宾”可能是指某位仙人,“飘飖”形容其离去的姿态,如同羽化登仙一般,“笙鹤”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紧接着,“徒闻沧海变,不见白云归”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界变化无常与自己无法随之而去的遗憾。其中“沧海变”暗示了世间万物的变迁,而“不见白云归”则显露出诗人对于仙境永恒不变的向往。

下片“天路何其远,人间此会稀”两句,更深化了对仙界与尘世距离的感慨。“天路”指向神仙所居之处,“何其远”表达了诗人对于那遥不可及境界的无限向往。同时,“人间此会稀”则透露出一种难得相聚的人生况味。

末尾“空歌日云暮,霜月渐微微”两句,以虚空的歌声和逐渐模糊的夜色,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感氛围。“空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那份超凡脱俗,“日云暮”则是时间流逝的写照,而“霜月渐微微”则增添了一种淡远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仙界的向往和尘世的无常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恒境界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一)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二)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鲁忠王挽词三首(其三)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