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送北使二首(其二)

待罪居重译,穷愁暮雨秋。

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

人事今如此,生涯尚可求。

逢君入乡县,传我念京周。

别恨归途远,离言暮景遒。

夷歌翻下泪,芦酒未消愁。

闻有胡兵急,深怀汉国羞。

和亲先是诈,款塞果为雠。

释系应分爵,蠲徒几复侯。

廉颇诚未老,孙叔宜无谋。

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我身负重任,身处困境,秋雨凄凉。
山靠近险恶之路,城围绕着充满瘴气的江流。
人世间如今这般,生活还能有所期待。
遇见你进入乡县,转达我对京都朋友的思念。
离别之痛加上归程遥远,傍晚景色更显悲凉。
异族歌声令我落泪,即使芦酒也无法消除忧愁。
听说胡兵逼近,心中满是对大汉国耻的忧虑。
和亲起初是欺诈,交好边塞却成了仇敌。
释放囚犯应给予封赏,免除劳役几乎能晋升侯位。
廉颇虽老,但孙叔仍缺乏智谋。
如能重提冯唐的故事,或许皇恩还能挽回。

注释

待罪:身负罪责。
居重:重任在身。
穷愁:困苦愁苦。
暮雨:傍晚的雨。
鬼门路:险恶之地。
瘴江:有毒的江河。
人事:人间世事。
生涯:生活。
逢君:遇见你。
京周:京都的朋友。
别恨:离别之恨。
暮景:傍晚景色。
夷歌:异族歌曲。
消愁:消除忧愁。
胡兵:敌军。
汉国羞:对国家的耻辱。
和亲:与外族联姻。
款塞:交好边塞。
释系:释放囚犯。
蠲徒:免除劳役。
廉颇:战国名将。
孙叔:孙叔敖。
无谋:缺乏智谋。
冯唐事:冯唐的故事。
皇恩:皇帝的恩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人在开篇即设置了一个悲凉的场景,"待罪居重译"表明诗人可能因为某些过错而被流放到边远之地,这里的"穷愁暮雨秋"则是对这种处境的感慨,秋天的阴雨似乎也在诉说着诗人的内心苦闷。"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荒凉与孤寂,"鬼门"和"瘴江"都是不祥之名,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恐惧感。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诗人的心还系念着京城和故乡。"逢君入乡县,传我念京周"显示了他对远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之深。这种思念之情在"别恨归途远,离言暮景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诗人的离愁与日落时分的孤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心扉的画面。

在后半部分,诗人又转向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夷歌翻下泪,芦酒未消愁"中的"夷歌"可能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歌谣,而"芦酒"则是边塞地区的一种酒,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担忧和悲伤。紧接着的"闻有胡兵急,深怀汉国羞"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他担心的是北方胡人的军事行动,对于汉族国家的命运感到羞愧。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了和亲政策,以及对一些历史人物如廉颇、孙叔等人的怀念。"释系应分爵,蠲徒几复侯"可能是在反思某些历史事件,而"冯唐事"则是指代宗时期的一次政治清算事件,诗人认为皇恩尚可收,表达了对朝政的不满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双重叙述,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是一首内容丰富、情感复杂的佳作。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将赴朔方军应制

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

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

供帐荣恩饯,山川喜诏巡。

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

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

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

汉保河南地,胡清塞北尘。

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

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

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春雨早雷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

圣政惟稽古,宾门引上才。

坊因购书立,殿为集贤开。

髦彦星辰下,仙章日月回。

字如龙负出,韵是凤衔来。

庭柳馀春驻,宫莺早夏催。

喜承芸阁宴,幸奉柏梁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

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

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

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

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

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