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社纪事

稻陇转平埔,驱车入武洛。

旌竿绕寒云,戍楼晓明柝。

土目跪前迎,庶番互联络。

社丁虽稀少,勇壮俱超跃。

昔在大泽机,旧址连岩崿。

日与生番伍,趋走类猿玃。

自从归化来,薰蒸销狞恶。

移社向中田,妇子安耕穫。

我来宣皇仁,毋使逢不若。

山鬼应从风,祥和遍村落。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作者谭垣巡视部落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平原到山区的地理变化,以及从战备状态到和平生活的转变。

首句“稻陇转平埔,驱车入武洛”描绘了从稻田地带进入武洛地区的景象,暗示了从农耕文明到边疆军事区域的过渡。接着,“旌竿绕寒云,戍楼晓明柝”描绘了清晨时分,军旗围绕着云雾缭绕的山头,守卫的城楼传出了晨钟暮鼓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宁静的氛围。

“土目跪前迎,庶番互联络”描述了当地部落首领和普通居民对作者的欢迎场景,体现了部落间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社丁虽稀少,勇壮俱超跃”则赞美了部落中的勇士们,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却超乎寻常。

“昔在大泽机,旧址连岩崿”提到了过去部落与外界的紧张关系,暗示了这片地区曾是战争频发之地。“日与生番伍,趋走类猿玃”描绘了部落成员与野蛮人共处的生活方式,形象地比喻为猴子般的生活状态,暗示了部落生活的原始与艰苦。

“自从归化来,薰蒸销狞恶”表明了部落经历了文明的洗礼后,野蛮的习性逐渐消失,文明的熏陶使得部落成员变得温和。接下来,“移社向中田,妇子安耕穫”描述了部落迁移到农田中定居,妇女和儿童得以安心耕作,生活安定下来。

最后,“我来宣皇仁,毋使逢不若”表达了作者作为朝廷代表,前来宣扬皇上的仁政,确保部落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山鬼应从风,祥和遍村落”则是对部落未来充满希望的祝愿,预示着和平与祥和将遍布整个村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的过程,展现了从冲突到和平、从原始到文明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与进步的向往。

收录诗词(8)

谭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巡社纪事

山行复出山,远见溪云起。

阿猴当中权,阛阓列村市。

城门固鱼钥,修篁如列雉。

编茅备堂奥,削土崇阶戺。

天使持节来,骢马历至止。

番目为我陈,此社非他比。

素称物力饶,众社归经纪。

年来生齿繁,不复追前趾。

我为番目言,物盛难可恃。

应须敦俭约,慎勿踵奢侈。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巡社纪事

淡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

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

日暮乃停骖,乍望心如结。

篱缺见溪光,沙岸水方齧。

谋将社寮移,众番情辞切。

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节。

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

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

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

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巡社纪事

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

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

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

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

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

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

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

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

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

形式: 古风

巡社纪事

晚过力力溪,溪水清可掬。

皎月悬林端,修竹如新沐。

下马入番社,番众一何肃。

灯前试细认,尔雅殊被服。

咨访听语音,通晓更娴熟。

圣治开文明,光被及番族。

应知久渐摩,秀发此先卜。

拱手进番童,经书果能读。

忠信自有基,礼义须涵育。

劝勉且丁宁,披月前村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