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离别图景。"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开篇就以分水岭的潺潺溪流和连绵不断的情感为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寄托。
接下来的“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则透露出诗人行旅的经历和方向,南北两地的离合之情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对比。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中的“澄处”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地方,而“双黛影”则可能是指山峦的倒影或是诗人情感的投射。"咽时"一词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留恋,而"堪寄断肠声"则更深化了这种感情,仿佛在清澈的水中听到自己内心的哀叹。
最后,“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中的“紫溪旧隐”让人联想到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而"还如此"则表达了时光流转、自然不变的情感。"清夜梁山月更明"则是在这样的夜晚,梁山之上的月亮格外明亮,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境和对远方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尽日捲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穿云落石细湔湔,尽日疑闻弄管弦。
千仞洒来寒碎玉,一泓深去碧涵天。
烟迷叶乱寻难见,月好风清听不眠。
春雨正多归未得,只应流恨更潺湲。
青山小隐枕潺湲,一叶垂纶几溯沿。
后浦春风随兴去,南塘秋雨有时眠。
惯冲晓雾惊群雁,爱飐残阳入乱烟。
回首无人寄惆怅,九衢尘土困扬鞭。
翠微云敛日沈空,叫彻青冥怨不穷。
连臂影垂溪色里,断肠声尽月明中。
静含烟峡凄凄雨,高弄霜天袅袅风。
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