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合涧诗.稽留峰

武林神仙宅,代有隐者游。

谷静云性闲,源长水涵幽。

吾居馀十年,自足忘百忧。

岂嚼不死草,夙陪无生俦。

道惭情未损,身与世为雠。

安得会昔人,竹枝歌中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武林神仙的居所,不时有隐士来游历。
山谷宁静云悠然,源头长流水深藏幽深。
我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年,内心满足,忘却诸多忧虑。
难道能咀嚼那长生草,一直陪伴着无生的伴侣。
虽然修行之道让我惭愧,但情感并未消减。
我的身心与世俗为敌,如何能再见往昔之人,在中秋月下唱竹枝歌。

注释

武林神仙宅:形容隐士居住的仙境般的住所。
代有:时常,不时。
谷静:山谷寂静。
云性闲:云朵悠然自在。
源长:源头长远。
水涵幽:流水深藏神秘。
自足:内心满足。
百忧:众多忧虑。
岂嚼不死草:是否能寻得长生之草。
夙陪:长久陪伴。
无生俦:无生命的存在或伴侣。
道惭:对修行之道感到惭愧。
身与世为雠:身心与世俗对立。
会昔人:再次见到旧时的人。
竹枝歌:一种民间歌曲,常在月夜歌唱。
中秋: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五峰合涧诗·稽留峰》,描绘了一处隐逸的神仙居所——武林中的神仙宅院。诗中通过“代有隐者游”表达了不同时期都有高人隐居于此,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隐士的淡泊生活。“谷静云性闲,源长水涵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和隐者的闲适心境。诗人在此居住多年,感到心满意足,忘却尘世忧虑,甚至想象自己能像仙人一样通过服用不死草来达到超脱生死的境地,与无生之侣相伴。

然而,诗人虽然追求道心,但情感并未完全放下,与世俗仍有纠葛,这使得他渴望能与古代的隐者在中秋月下共唱竹枝歌,寻求心灵的共鸣。整首诗以山水隐逸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69)

释遵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礼佛回向偈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万行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是名真菩萨。

形式: 偈颂

地狱界偈

三界无别法,一切唯心造。

是故于日夜,当自勤观心。

心欲起诸恶,速灭如救然。

心欲起诸善,爱护如珍宝。

行恶虽少顷,未来受苦长。

为善向菩提,永證常乐果。

形式: 偈颂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六疑:今若改祭,自古已来,还有报验耶?颂曰:

回邪生正信,臭草出栴檀。

逢难须坚固,安居志好攀。

形式: 偈颂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證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