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髭须虽白体轻健,九十三来却少年。
问事爱知天宝里,识人皆是武皇前。
玉装剑佩身长带,绢写方书子不传。
侍女常时教合药,亦闻私地学求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九十三岁的老者,尽管他的胡须已经白了,但身体依然轻健,如同回到少年时期。诗中的“问事爱知天宝里”、“识人皆是武皇前”两句表明这位老者对历史有着深厚的了解和兴趣,特别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及李世民武皇时期的人物事迹。他佩戴着玉石装饰的剑,身穿长带,并常以绢帛书写,但他所学并未传授给子孙。诗的后半部分则透露出这位老者对道家求仙之术有所追求,他常在侍女的陪伴下学习合制药物,以期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外貌、兴趣爱好以及精神追求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位生活态度悠然、心怀壮志的耄寿之人形象。王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智慧与超脱世俗的理解和赞美。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溪田借四邻,不省解忧身。
看日和仙药,书符救病人。
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
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
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
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
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
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
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色经寒不动,声与静相宜。
爱护出常数,稀稠看自知。
贫来缘未有,客散独行迟。
忆得宿新宅,别来馀蕙香。
初闻守郡远,一日卧空床。
野驿烟火湿,路人消息狂。
山楼添鼓角,村栅立旗枪。
晚渚露荷败,早衙风桂凉。
谢家章句出,江月少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