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吉祥寺

刹院年来正勃兴,此山更不及承平。

全无估客开囊施,犹有残灯逐钵行。

晋殿唐宫牛一梦,黄书晁篆鼓常鸣。

摩挲古柳成三叹,岁岁东风绿自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近年来刹院生机勃勃,这座山也未曾有过太平景象。
没有商贩打开袋子施舍,只有残灯伴随着乞丐行乞。
曾经的晋朝宫殿唐朝皇宫如一场梦,黄纸文书和晁错篆刻的鼓声常常回响。
抚摸着古柳我不禁感慨三次,每年春风又绿江南岸,它独自繁荣生长。

注释

刹院:指寺庙或特定的文化机构。
勃兴:蓬勃发展,生机勃勃。
承平:太平盛世。
估客:商人。
囊:袋子。
残灯:破旧的灯火。
逐钵行:拿着碗乞讨。
晋殿唐宫:指历史上的晋朝和唐朝宫殿。
牛一梦:比喻过去的繁华如梦。
黄书:泛指官方文书。
晁篆:古代的一种字体。
鼓常鸣:鼓声不断。
摩挲:抚摸。
古柳:古老的柳树。
三叹:多次感叹。
东风:春风。
自荣:自然繁茂。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黎廷瑞的《芜湖吉祥寺》描绘了寺院在新时代下的景象。首句“刹院年来正勃兴”表达了寺庙近年来的生机与活力,显示出其在社会中的蓬勃发展。接下来,“此山更不及承平”暗示了寺庙在和平时期更加繁荣,与当下形成对比。

“全无估客开囊施,犹有残灯逐钵行”两句描绘了僧人生活的简朴和虔诚,没有商贾的喧嚣,只有僧侣们手持乞食的钵盂,微弱的灯光伴随着他们的修行之路,体现了佛教修行的清苦与坚守。

“晋殿唐宫牛一梦”借历史典故,暗指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只剩回忆,寺庙仿佛见证了朝代更迭,如同一场梦幻。“黄书晁篆鼓常鸣”则以鼓声象征着佛教的诵经之声,虽岁月流转,但信仰之音依然回荡。

最后两句“摩挲古柳成三叹,岁岁东风绿自荣”诗人抚摸着古柳,发出感慨,感叹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沧桑变迁中,春风依旧吹绿了柳树,寓意佛法如春风吹拂,生生不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吉祥寺的现状,寓言历史变迁,赞美了寺庙的宁静与坚韧,以及佛法的永恒。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荅叶周道见赠

战国文章巳不醇,雄奇只合数先秦。

泰山碣石云天表,未许燕然继后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连雨郁蒸夜不能寐

闭门十日雨,檐溜如泉声。

沈阴晦兰烬,润气蒸桃笙。

馋蚤既跋扈,饕蚊复纵横。

展转强就寐,草塘蛙乱鸣。

亦知夜漏促,安得曙色明。

晨钟度深竹,云岫开新晴。

隐几补前梦,暂喜身境清。

聒耳蝉嘒嘒,沿睫蝇营营。

所响辄如此,吾生安得宁。

感叹还失笑,此物方施行。

天运如循环,转眼秋风生。

形式: 古风

饭石壁下逢僧附船还叫岩寺明石山如平台曰赭亭山也僧至岩下饮要余同游舟已去矣

昼饮石壁下,苍苍云树寒。

忽逢一僧来,欲趁扁舟还。

云住叫岩寺,共看赭亭山。

挥袂忽而起,绝磴跻复攀。

揖我少辍棹,步凉同扣关。

日落南风起,不知流下滩。

形式: 古风

饮芝山分韵得草字

漠漠轻阴送幽讨,梅柳之间春正好。

万古烧痕青未了,一片湖光白如扫。

永怀雨露涵三秀,颇恨风尘遮五老。

松根啸咏欲忘归,可惜长瓶卧芳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