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

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

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

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

尽萧闲,浴砚临池,滴露研朱。

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

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

冰弦玉柱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

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翻译

石笋隐没于云层之中,晚风吹过竹林发出啸声,翠绿山色中的隐居之处清幽无比。
薄薄的书简上签着云纹,仿佛人间尘世的污垢都不存在于此。
门外绿意深深,杜鹃鸟的啼鸣之外,满是珍贵的晋代图书堆积。
这里充满闲适,研磨墨汁,对着池塘写字,水滴中映出朱色。
过去曾在这里挥毫泼墨,桃花扇上留有春意,西湖的香气和秀美仍存。
松树和菊花依旧,我喜爱这柴桑间的茅庐。
昔日的琴瑟之音和玉柱般的风雅犹在,秋兰的香气更添衣襟芬芳。
明亮的窗户下,再次见到如珍珠般的小字,仿佛欧虞书法重现在眼前。

注释

石笋:指高耸入云的石笋状山峰。
啸晚:傍晚时分的啸声。
缥简:轻薄的书简。
云签:带有云纹的书签。
宝晋图书:珍贵的晋代书籍。
浴砚:研磨墨汁。
滴露研朱:用水滴研磨朱砂。
桃花扇:带有桃花图案的扇子。
弄霏香:挥洒香气。
柴桑: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吾庐:我的房子。
冰弦玉柱:形容琴瑟的美妙声音。
秋兰:秋季的兰花。
珠玑:比喻优美的文字。
欧虞:古代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表达了诗人选择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栖息,远离尘嚣。"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则是对这种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绘,几乎与世俗完全隔绝。

接下来的"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展示了诗人在隐居中专注于读书和学问,追求知识与精神上的满足。"尽萧闲,浴砚临池,滴露研朱"则是对这一生活状态的进一步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

诗中还穿插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如"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展现了诗人在隐居之余仍然怀念过去的文艺生活和自然美景。同时,"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自得其乐。

"冰弦玉柱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则是对隐居生活中感受到的清新气息和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似乎已经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最后,"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可能是在提及某种书籍或文艺创作,再次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文学的追求和热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哲思,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文艺创作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22)

李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落梅

飘粉杯宽,盛香袖小,青青半掩苔痕。

竹里遮寒,谁念灭尽芳云。

么凤叫晚吹晴雪,料水空、烟冷西泠。感雕零。

残缕遗钿,迤逦成尘。

东园曾趁花前约,记按筝筹酒,戏挽飞琼。

环佩无声,草暗台榭春深。

欲倩怨笛传清谱,怕断霞、难返吟魂。转消凝。

点点随波,望极江亭。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探芳信.湖上春游,继草窗韵

对芳昼。甚怕冷添衣,伤春疏酒。

正绯桃如火,相看自依旧。

闲帘深掩梨花雨,谁问东阳瘦。

几多时,涨绿莺枝,坠红鸳甃。堤上宝鞍骤。

记草色薰晴,波光摇岫。苏小门前,题字尚存否。

繁华短梦随流水,空有诗千首。

更休言,张绪风流似柳。

形式: 词牌: 探芳信

清平乐

合欢扇子。扑蝶花阴里。半醉海棠扶不起。

淡日秋千闲倚。宝筝弹向谁听。一春能几番晴。

帐底柳绵吹满,不教好梦分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章台月/一斛珠

露轻风细。中庭夜色凉如水。荷香柳影成秋意。

萤冷无光,凉入树声碎。玉箫金缕西楼醉。

长吟短舞花阴地。素娥应笑人憔悴。

漏歇帘空,低照半床睡。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