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夜别江船晓解骖,秋城气象亦潭潭。

山从树外青争出,水向沙边绿半涵。

行问啬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

只愁地僻无宾客,旧学从谁得指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离别的画面,诗人在江船上与友人告别后,独自前往舒州。诗中的意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夜晚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知识渴望和交流的期待。

“夜别江船晓解骖,秋城气象亦潭潭。”这里描绘了一个清晨离别后的情景,诗人在秋天的清晨解开马匹,准备继续他的旅程。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萧索,这里的“潭潭”形容秋城的气氛,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感觉。

“山从树外青争出,水向沙边绿半涵。”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山色透过树木显现出来,而河水则在沙滩边缘留下一抹绿意,这种描写手法增添了一份生动和层次感。

“行问啬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寻求交流的愿望。然而,通过询问路人和讨论古代贤士,却发现自己对于这些了解不够深入,这也反映出诗人的自谦与求知若渴。

“只愁地僻无宾客,旧学从谁得指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所处之地偏远、缺乏交流伙伴的忧虑,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学习缺少指导的担忧。这里的“旧学”是指古代的典籍和文化,而“从谁得指南”则强调了诗人对于寻找一位能为其指引方向的导师或知己的迫切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求学之情。在这静谧的秋夜中,诗人的思考和感慨交织,构成了一幅深邃而含蓄的画面。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程公辟转运江西

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

馀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

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文淑湓浦见寄

多难漂零岁月赊,空馀文墨旧生涯。

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

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

唯诗与我宽愁病,报尔何妨赋棣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王司封会同年

收科天陛顷同时,回首相欢事亦稀。

追讲旧游犀麈脱,交酬新唱彩笺飞。

直须倾倒樽中酒,休惜淋浪坐上衣。

日暮主翁留客辖,会稽聊滞买臣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平甫招道光法师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

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

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