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辟转运江西

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

馀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

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江西的一片土地上,黄金铸造的盛举让章滨的父老乡亲感到欣慰。
长孺先生向来慷慨大方,如今再次到来,如同重逢。
这里的风俗仍有欢快的歌谣流传,过去的遗迹也隐藏着许多佳话。
我期待着他能寄来新的诗篇,那是他在十年华省任职时深厚的情谊。

注释

江西:指代江西省。
铸:铸造。
黄金:贵重金属,比喻荣耀或财富。
慰:安慰。
章滨父老:章滨地区的父老乡亲。
心:心情。
长孺:人名,这里指某位姓长孺的人。
真强予:真正给予,形容人的慷慨。
次公:又一尊称,可能也是人名。
重临:再次来临。
馀风:遗留下来的风气或风俗。
欢谣:欢快的歌谣。
陈迹:过去的遗迹。
胜事:美好的往事。
豫想:预料,期待。
新诗:新的诗作。
能寄我:能寄给我。
十年华省:十年在某个重要的地方任职。
故情深:深厚的旧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父老的思念。诗中“江西一节铸黄金”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是对家乡江西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寄托,“最慰章滨父老心”则显示了这份物资所带来的温暖和安慰,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底层的关怀。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两句中,王安石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百姓福祉的关心与努力,这里的“长孺”指的是长子,即作者自己;“次公”则可能是指自己的弟弟或同僚。这里强调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持续承担。

“馀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通过诗人的感受和回忆,将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豪感。这里的“馀风”指的是余下的风尚或遗风,“欢谣”则是美好的歌谣,“陈迹”则意味着过去的足迹或遗迹。

最后,“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文学创作和个人情感的期待。这里“豫想”即预期、期待,“新诗”指的是新的文学作品,“十年华省”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通过这样的表达,王安石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责任的一贯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文淑湓浦见寄

多难漂零岁月赊,空馀文墨旧生涯。

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

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

唯诗与我宽愁病,报尔何妨赋棣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王司封会同年

收科天陛顷同时,回首相欢事亦稀。

追讲旧游犀麈脱,交酬新唱彩笺飞。

直须倾倒樽中酒,休惜淋浪坐上衣。

日暮主翁留客辖,会稽聊滞买臣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平甫招道光法师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

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

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和平甫寄陈正叔

强行南仕莫辞勤,闻说田园已旷耘。

纵使一区犹有宅,可能三月尚无君。

且同元亮倾樽酒,更与灵均续旧文。

此道废兴吾命在,世间滕口任云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