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时思独往,坐为尘事撄。
幸接金门客,相攀桂树荣。
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
何年将结社,与子共逃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唐顺之在横山与友人皇甫子循一同游历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首句“常时思独往,坐为尘事撄”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独自行走于自然之中的渴望,以及被世俗琐事所困扰的无奈。接着,“幸接金门客,相攀桂树荣”则透露出诗人对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游的喜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金门客”这一称谓,暗示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目标。
后两句“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描绘了一幅山间云雾轻飘、山谷宁静、群鸟齐鸣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这种景象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也激发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何年将结社,与子共逃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友人共同隐居、远离尘嚣生活的憧憬。这不仅是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
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
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
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
清溪知几曲,惟见白云深。
一入蘼芜径,欣闻樵采吟。
春莺未停啭,夏叶始繁阴。
乘此纵长啸,悠然物外心。
言寻仙子宅,窈窕傍清溪。
望气行应近,穿云路屡迷。
人闲多戏鹿,树老更栖鸡。
愿得使君姓,留将石上题。
独住水中央,言修不死方。
开帘见白鸟,隔院度清香。
机息何妨奕,神全可却粮。
偶来分半席,遽使世情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