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宣教挽诗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

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

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

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追求道义的古代君子,真正能放弃荣华的是真丈夫。
在乡间小路上,他的马车驶过湿润的泥土,仆人骑马传达消息。
寒冷的冬日,柏树更加苍劲,庭院里的荆棘虽老却依然不枯萎。
典范和榜样已经不再,只有那棵宰木,见证了群鸟的哀鸣。

注释

趋义:追求道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辞荣:放弃荣华。
真丈夫:真正的男子汉。
里门:乡村大门。
车下泽:车轮驶过湿润的土地。
子舍:主人的住所。
骑传呼:骑马传递信息。
霜柏:经霜的柏树。
寒逾劲:更加坚韧。
庭荆:庭院中的荆棘。
老不枯:虽老而不枯萎。
典刑:典范、榜样。
已矣:不再存在。
宰木:大树,常用来比喻执政者或领袖。
群乌:一群乌鸦,象征哀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郭宣教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德和节操的赞扬。"趋义古君子",赞美郭宣教坚守道义如同古代的君子;"辞荣真丈夫",称赞他淡泊名利,展现出真正男儿的气概。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郭宣教出行时的简朴景象,如门前车马稀少,寓含其清廉低调的生活态度。"霜柏寒逾劲"象征他的坚韧不屈,"庭荆老不枯"则比喻其人格的长久不衰。

最后两句"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典刑"指典范,表达对郭宣教作为楷模的怀念;"宰木"原指墓前的大树,此处暗指逝者,"群乌"则借乌鸦聚集哀鸣,渲染出对故人的哀思与敬仰。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充满敬意的挽诗,高度评价了郭宣教的一生。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高不疑与客登梁昭明钓台李肩吾和前诗见遗用韵谢之

篮舆轧轧度齐山,文献风流数百年。

遥想牧之歌晚月,閒寻白也咏平天。

只馀钓水梁台在,未办登山谢屐穿。

多谢秋风吹好语,如陪杖屦俯鱼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偶成

有口只饮酒,有眼只看书。

看书知古今,治乱能愁予。

不如一味饮,醉眼昏蘧蘧。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寄李考功

虚灵天地心,亹亹万化机。

几形有动静,诚尽无显微。

人惟不自信,稷颜有相违。

居人惮寒暑,游子行不归。

谁知烱然存,彼物乃吾知。

高人真畏友,圣贤吾师师。

形式: 古风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其一)庄敬日强斋

天以行故健,火以宿故壮。

卓哉主一翁,挈我洙泗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