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雪蓬姚使君

湘鳞六六寄相思,疏柳新蝉想别时。

今夜各听三楚雁,秋风又老一年诗。

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

剪竹疑峰新制笛,待冲霜月访桓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湘江鱼儿成对传递相思之情,稀疏的柳树和新蝉似乎也在怀念离别时刻。
今夜各自聆听三楚大雁的叫声,秋风吹过,又让诗人感叹岁月流逝。
梅花暂且弥补《离骚》的缺憾,薏苡之事想必历史会公正记录。
裁剪竹子似要制作新笛,期待在霜降的月夜拜访像桓伊那样的音乐高手。

注释

湘鳞:湘江中的鱼,这里借指书信或思念之情。
疏柳:稀疏的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三楚雁: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雁群,常被用来寄托离愁。
离骚阙:《离骚》中的空缺,喻指诗人的创作灵感或情感空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乐雷发的作品,题为《寄雪蓬姚使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湘鳞六六寄相思"一句,以湘江的水灵与鳄鱼比喻深沉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尽之想。"疏柳新蝉想别时"则描绘出夏夜蝉鸣、疏柳轻摇的景象,将离别之苦融入自然之中。

"今夜各听三楚雁"一句,通过听闻归雁的声音,唤起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秋风又老一年诗"则是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岁月流转中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这两句,借用梅花和薏苡两种植物,以其坚韧不拔、生长不息比喻诗人的文学志趣与对历史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

"剪竹疑峰新制笛,待冲霜月访桓伊"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秋夜剪竹制作笛子的情景,并期待着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这里的“桓伊”指的是古代贤人桓公、伊尹,借以表达对高洁品格和深厚情谊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文学才华。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寄楼居朱漕

住近江心古寺边,幅巾应伴浙僧閒。

官衔自管金陵观,冠业多依雁宕山。

出处要留青史看,功名且逐白云还。

殷勤为祝楼居月,好照横舟漱碧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寄戴石屏

曾到元郎吟处吟,雪蓬烟艇欠相寻。

凤鸣道国空诗句,雁到衡峰只信音。

拾橡祠边寒听雨,纫兰院里夜分衾。

蹇驴倘遂黄花约,鸦觜敲烟共掘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

雨过池塘路未乾,人家桑柘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梦访刘漫堂曾雪巢二先生

前辈风流歇,江湖欠赏音。

向期行古道,谁解识余心。

月浸金坛冷,云归玉笥深。

潇湘风雨夜,空得梦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