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翻译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注释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句: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以其深情而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一生一代一双人"开篇,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独特执着,认为生命中只有一个伴侣是最珍贵的。"争教两处消魂"则揭示了两人分离后的痛苦,彼此心神不定,无法相聚。

"相思相望不相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矛盾,即使能够遥遥相望,也无法真正亲近。"天为谁春"一句,以春天的景色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无望,仿佛连春天也为他们的离别而失去了色彩。

下片转而写到主人公对重逢的渴望,"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运用了神话传说,表达出想要跨越时空阻隔与爱人相见的决心,但又深知其艰难。最后两句"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只要能与爱人共度时光,贫穷困苦都可以忘却。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词风,以及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