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热切地盼望能得到她的消息,然而她却音信杳然。她如今在哪里呢?到底在哪里呢?今夜她是否也在相思徘徊,不能成眠?
香销被冷灯灭,令人增愁添恨,唯有在这寂静的夜里一遍遍默数着与她相逢的日期。然而相约之期已过,会面无期,怎不叫人愁苦怨尤呢。

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彤霞:代指仙境。
宋赵鼎《燕归梁》:“绰约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风标。
”飞琼:仙女名,后泛指仙女。
谁边:何处,哪里。
玉清:有两说。
一是道家三清境之一,为元始天尊所居。
二是神仙名。
心期:心愿,心意。
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连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连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这种月相称下弦。

鉴赏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开篇以瑰丽的晚霞和传说中的仙女飞琼为背景,暗示了主人公对远方或理想中人的思念之情。"今夜玉清眠不眠",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辗转反侧,即使在清冷的夜晚也难以入眠。

接下来的"香销被冷残灯灭",通过描绘被褥的冷清和灯火的熄灭,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静数秋天",词人借寂静的秋季,暗示时光的流逝和期待的落空。最后"又误心期到下弦",点明主人公又一次错过了与所思之人相约的时间,暗含着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婉约风格,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遣的孤独情绪。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