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桃花并非无情地死去,在这春阑花残之际,艳丽的桃花被东风吹落,飞入窗棂,陪伴着伤情的人共度残留的春光。
有谁来怜惜我这像沈约般飘零殆尽、日渐消瘦的身影,为春残而懊恼,感到慵懒无聊。虽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处却显得更加浓重。

注释

采桑子:《百名家词钞》作“罗敷媚”。
娇红:嫩红,鲜艳的红色。
这里指花。
懊侬(:烦闷。
这里指烦闷的人。
东阳:指南朝梁沈约。
因其曾为东阳太守,故称。
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学家姚思廉和他的父亲姚察在所著史籍《梁书·沈约传》中,高度赞誉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评价他“高才博洽、一代英伟。
”姚思廉在《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永明末出守东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沈约操劳过度,日渐消瘦后,被世人以“东阳销瘦”、“东阳瘦体”称之。
春慵:春天的懒散情绪。
芙蓉:荷花,或以为指芙蓉镜。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相国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妪。
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
明年,果然状头及第。
”幽情:《草堂嗣响》作“幽香”。

鉴赏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以桃花为引,表达了对春天逝去和自身情感的感慨。"桃花羞作无情死",以桃花凋零象征春光易逝,赋予了桃花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感激东风",东风即春风,表达对春风的感激,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娇红的桃花被风吹落,飘进窗户,陪伴着词人心中的惆怅与失落,"懊侬"一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下来,词人自比"辛苦东阳瘦",形容自己因思念而消瘦,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也为春慵",春慵是对春天慵懒无力的描绘,暗指自己因春情而慵懒,无法抗拒春的魅力。最后,词人将自己比作"芙蓉",芙蓉花在冷处更显其幽情深重,"一片幽情冷处浓",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深情厚意,即使在春光消逝后,这份情感依然浓烈。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物象,展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眷恋和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在春去秋来之际的淡淡哀愁。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