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日登石阁三首(其二)

事出一时间,时过事莫还。

当时深可爱,过后不堪看。

夏去休言暑,冬来始讲寒。

人能知此理,忧患自难干。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事情的发生总是在某个瞬间,一旦过去就无法追回。
当时的景象虽然深深吸引,但回想起来却令人难以忍受。
夏天不必再提炎热,冬天来临才开始谈论寒冷。
如果人们能理解这个道理,就能减少忧虑和困扰。

注释

事:事情。
出:发生。
一:某个。
时:时刻。
间:时间。
过:过去。
莫:不。
还:返回。
深:深深。
可:可以。
爱:可爱。
过:过后。
不堪:难以忍受。
看:看。
夏:夏天。
去:结束。
休:不必。
言:提。
暑:炎热。
冬:冬天。
来:来临。
始:开始。
讲:谈论。
寒:寒冷。
人:人。
能:能够。
知:理解。
此:这个。
理:道理。
忧患:忧虑和困扰。
自:自己。
难:难以。
干:触及。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重九日登石阁三首(其二)》,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哲理的感慨。首句“事出一时间”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迅速,转瞬即逝的特点;“时过事莫还”强调了时光流逝,无法追回。接下来,“当时深可爱”描绘了事物在特定时刻的美好,而“过后不堪看”则暗示了回忆中的美好往往不如现实中的遗憾。诗人通过四季变换,寓言人生:夏天过去不必再提炎热,冬天来临才意识到寒冷。“人能知此理,忧患自难干”则传达出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才能减少忧虑和烦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言式的表达,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短暂与无常,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其一)

人情见了多,世态谙来久。

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

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重病吟

安乐五十年,一旦感重疾。

仍在盛夏中,伏枕几百日。

砭灸与药饵,百疗效无一。

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重游洛川

买石尚饶云,买山当从水。

云可致无心,水能为鉴止。

性以无心明,情由鉴止已。

二者不可失,出彼而入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闻少华崩

变化无踪倏忽间,力回天地不为难。

若教施展巨灵手,岂止轩腾少华山。

六社居民皆覆没,九泉磐石尽飞翻。

刍荛一句能收采,尧舜之时自可攀。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