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人

住山因以福为庭,便向山中隐姓名。

阆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

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

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居住在山中,把福气当作庭院,从此隐姓埋名在山林。
乘坐雕饰华丽的车辆离开尘世,进入仙境后获得绿色毛发的仙人之姿。
在太阳的边缘享受霞光般的饮食,月宫中肌肤沐浴着露水精华。
回顾我一直以来,远离世俗的浑浊,打算带着鸡犬一同飞升到神仙的居所。

注释

住山:居住在山中。
福为庭:把福气当作庭院。
隐姓名:隐姓埋名。
阆苑:仙境。
雕羽:雕饰华丽的车辆。
洞天:仙境。
绿毛生:获得绿色毛发(象征仙人)。
日边:太阳的边缘。
肠胃餐霞火:享受霞光般的饮食。
月里:月宫中。
饮露英:沐浴露水精华。
断浮浊:远离世俗的浑浊。
三清:神仙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名为《赠道人》。诗中充满了仙境和超脱世俗的意境。

"住山因以福为庭,便向山中隐姓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隐姓埋名于深山之中,以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阆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 阆苑在这里指代仙境,雕羽可能是指仙鹤等神鸟,洞天则是道教中的仙境之意。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升华的状态。

"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 这两句则是对修炼成仙后能够吸取日月精华,以养生延年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于道教修炼之法的理解和向往。

"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即彻底与世俗的烦恼划清界限,将平凡的家畜(鸡犬)提升到道教中的“三清”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永恒生命的深切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仙境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赠衡山麋明府

为县潇湘水,门前树配苔。

晚吟公籍少,春醉积林开。

涤砚松香起,擎茶岳影来。

任官当此境,更莫梦天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其一)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其二)

秪拟应星眠越绝,唯将丽什当高勋。

磨砻清浊人难会,织络虚无帝亦闻。

鸟道未知山足雨,渔家已没镜中云。

他时莫为三徵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霍山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

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

月将河汉分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

直是画工须阁笔,况无名画可流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