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
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
月将河汉分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
直是画工须阁笔,况无名画可流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山势、藤萝、月亮和生物栖息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 这几句通过数字化的描述强调了山勢之高峻和藤萝之茂密,它们仿佛要触及到天际,给人以力量与生命力的感受。
"月将河汉分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 这两句则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月亮照耀着河流和山石,一种神秘的生物共存场景被展现出来,这里的人物(僧)与自然界的动物(龙蛇)和谐共处,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直是画工须阁笔,况无名画可流传。" 最后两句则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强调这样的景象即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也难以完全捕捉其精髓,这种美丽的自然之作本身就是一幅超越凡人笔墨的无名巨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于艺术表现力的局限性,以及自然界中那些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的神秘与壮丽。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
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
夹道夭桃满,连沟御柳新。
苏舒同舜泽,煦妪并尧仁。
佳气浮轩盖,和风袭缙绅。
自兹怜万物,同入发生辰。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
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
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
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
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
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
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
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
三篱盖驰道,风烈一无取。
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