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其一)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教育的精华被广泛搜集,出自东瓯之地却难以应对
世间的道路平坦处不多见,有才华的人常因委屈而多
云雾缭绕的岛上石头显得幽深,月亮照在湖心时忌惮泛起白浪
后辈难以掌握巧妙的构思,先生编织文字犹如龙梭穿梭

注释

教化:教育。
剩搜罗:广泛搜集。
东瓯:古代地名,今浙江东部地区。
奈峭何:难以应对。
世路:世间道路。
平处少:平坦的地方少见。
才人:有才华的人。
屈声多:因委屈而多。
云来岛上:云雾中的岛屿。
幽石:幽深的石头。
月到湖心:月亮照在湖心。
忌白波:忌讳白浪。
后辈:后生晚辈。
措机杼:构思、布局。
先生:指有学问的人。
织字:编织文字。
龙梭:比喻高超的技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名为《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赞美。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高远的文化氛围,诗人可能在提及某种修养或学问,通过这种方式来表彰对方的才华和品格。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这两句则转向现实社会,对比了那些才能卓绝却不得志的人与平庸之辈的不同命运。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一种对才华横溢而不得展现的哀叹。

"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在这里,自然不仅是背景,更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方干先生的赞美,通过精妙的比喻,强调了方干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和艺术成就。这不仅是对诗人的技艺的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人才华的认可与尊敬。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自然美、文化理想以及个人情感,是一篇既有深度又具画面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其二)

秪拟应星眠越绝,唯将丽什当高勋。

磨砻清浊人难会,织络虚无帝亦闻。

鸟道未知山足雨,渔家已没镜中云。

他时莫为三徵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霍山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

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

月将河汉分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

直是画工须阁笔,况无名画可流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

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

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

夹道夭桃满,连沟御柳新。

苏舒同舜泽,煦妪并尧仁。

佳气浮轩盖,和风袭缙绅。

自兹怜万物,同入发生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

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

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

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

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