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
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
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
睡美不知谁唤醒,一垆香散夕阳斜。
此诗描绘了一幅梦境中的净土景象,充满了祥和与宁静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梦境中的法王之家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梦中,道路清晰,路径准确无误,象征着心灵的指引与纯净。水中的珠幢仿佛日月般明亮,空中排列的宝盖如同云霞般绚烂,这些意象都寓意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鸳鸯对浴于金池之中,鹦鹉双衔着玉树之花,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喜悦。然而,梦境终归是短暂的,当一炉香散尽,夕阳斜照之时,诗人从梦中醒来,现实与梦境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世界和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感慨。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不详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
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山云霭霭水泠泠,共说西方一卷经。
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
风飘阳焰随波散,雨浥空花逐蒂零。
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
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竛竮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
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
再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