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真观在利州嘉川县西五里南临宋江相传云张天师栖真之地至今有遗履池县下二十馀里江心有积石土人谓天师殡鬼堆石上有纹隐起类篆籀土人谓天师符观中多大柏连抱皆数百年物也又有铁铸老君二其一已损六月初五日少息观中闻其事于小童与石刻颇验云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

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

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

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

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

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

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形式: 古风 押[号]韵

翻译

神仙已离去许久,奇特的馆舍面对着官道。
马匹系在古老的松门前,清风中蝉鸣声杂乱。
这个基业建于何时,庭院树木如今已成参天。
有个池塘唤作'遗履',却无处寻找仙人的炼丹炉。
金色的佛像独自矗立,不知是谁人塑造。
修仙并非我所追求,探寻古迹才是我的爱好。
观赏景色默默记在心,将来会怀念这次的造访。

注释

天师:指道教中的神仙。
殊馆:奇特的馆舍。
官道:古代的官路。
系马:拴马。
松门:松木做的门。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连抱:环绕、合抱。
遗履:传说中仙人遗留的足迹。
丹灶:炼丹的炉灶。
金像:金色的佛像。
俨然:庄重的样子。
讵识:岂知、不知。
人造:人所塑造。
学仙:修炼成仙。
匪:非。
访古:探访古迹。
好:喜好。
物色:观赏景色。
聊:姑且。
默存:默默记住。
他年:将来。
忆曾到:回忆曾经来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道教盛景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诗中的"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表达了对张天师修真成仙的敬仰,以及他曾居住的神秘宫殿的壮丽。"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则描绘了一种幽静自然之景,游子在这里系好马匹,感受着清新的山风和微弱的蝉鸣声。

"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一句,通过对庭院古木的描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则是说到张天师曾留下的足迹,但却无法寻找到炼制仙丹的遗址,表现出一种对过去伟大人物活动场所的无奈与怀念。

"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一句,是对神像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创作者身份的好奇。接下来的"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表达了诗人虽然不是修仙之人,但却喜欢探寻和了解古代文化,尤其是与道教有关的历史。

最后两句"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则是说尽管现在无法完全重现当年的景象,但至少可以在心中默默保存这份记忆,以供未来回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古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穷阴忽霁独往山下看梅

千峰雪犹积,万木春已回。

穷阴倦羁束,忽欣阳景开。

徐步出衡门,中野展幽怀。

杖策遂侵寻,独下前山隈。

惊湍激远飙,疏篁耿寒梅。

婆娑时动容,似与客徘徊。

岁晏益多感,况斯韶景催。

暂赏岂所欢,离念方催颓。

还观增怆恻,三叹为谁来。

形式: 古风

腊梅

朔风吹同云,万木不敢芳。

黄衣何许仙,窈窕来离房。

终期赏心会,未恨冰雪乡。

向来脂粉流,睨睥谁敢当。

宜于风露晨,置在清净箱。

更招能赋客,苾茀咏奇香。

楚人意已疏,亡闻为操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董弥大郎中以窗前菊花晨且鲜明午间萎蕤感而成诗兴寄古雅次元韵

人生朝气锐,兹花亦复然。

鲜荣若自矜,低垂如乞怜。

平生浙郦路,满谷为谁妍。

山深风日美,扬芳被涯边。

食饮赖香洁,轻安遗节宣。

昔乃寿胡广,由来岂其天。

至理竟谁问,三叹秋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感事二事(其二)

投身螭魅域,宁免众鬼欺。

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

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

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

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

斯须哭土枭,次第嘷狐狸。

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

变态遂百出,殽然当此时。胡为乃历兹,侧伫成?眙。

其始为股栗,惨悽粟生肌。

惧以柔脆躯,遂为众鬼糜。

其中稍自定,注视但嗟咨。

其终乃释然,坚坐翻愉怡。

鬼见不为动,技穷将罢归。

人命固有常,此物终何为。

迟留待明发,请与众鬼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