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阴忽霁独往山下看梅

千峰雪犹积,万木春已回。

穷阴倦羁束,忽欣阳景开。

徐步出衡门,中野展幽怀。

杖策遂侵寻,独下前山隈。

惊湍激远飙,疏篁耿寒梅。

婆娑时动容,似与客徘徊。

岁晏益多感,况斯韶景催。

暂赏岂所欢,离念方催颓。

还观增怆恻,三叹为谁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千座山峰上的雪依然堆积,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归来。
漫长的冬季让人厌倦了束缚,忽然间欣喜于阳光的照耀。
我缓缓走出柴门,投身于广阔的田野,舒展心中的情怀。
手握拐杖,我深入探索,独自走向前方的山脚。
急流冲击远方的风,稀疏的竹林中,寒梅挺立,光影摇曳。
它们仿佛在舞动,陪伴着我这个过客。
随着年终临近,感触更多,更何况美好的景色催促着时光流逝。
短暂的欣赏并非我所求,离别的思绪却让人心情低落。
再看这景色,更添悲伤,我不禁三次叹息,不知为谁而发。

注释

千峰:众多山峰。
雪犹积:仍有积雪。
穷阴:漫长冬季。
倦羁束:厌倦了束缚。
忽欣:忽然欢喜。
阳景:阳光。
衡门:简陋的门。
中野:田野中央。
幽怀:深藏的心情。
杖策:手杖。
侵寻:深入探索。
山隈:山脚。
惊湍:急流。
疏篁:稀疏的竹林。
寒梅:冬梅。
婆娑:姿态摇曳。
似与:仿佛与。
徘徊:徘徊。
岁晏:年终。
斯韶景:这美好的景色。
催:催促。
暂赏:短暂欣赏。
离念:离别之念。
颓:消沉。
还观:再看。
增怆恻:更添悲伤。
三叹:三次叹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独自漫步于山野之情景。"千峰雪犹积,万木春已回"写出了初春时节,雪虽未完全融化,但万物复苏的生机已经显现。接下来的"穷阴倦羁束,忽欣阳景开"则描绘了天气变化,由阴转晴的情状。

诗人通过"徐步出衡门,中野展幽怀"表达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宁静与悠闲,而"杖策遂侵寻,独下前山隈"则显示了他对探索自然之美的渴望和决心。

后半部分"惊湍激远飙,疏篁耿寒梅"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所见到的壮观景象——可能是瀑布飞流的声音,以及稀疏的枝头上挂着未开的寒梅。"婆娑时动容,似与客徘徊"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对这静谧美景的沉醉和留恋。

随后的"岁晏益多感,况斯韶景催"表达了季节更迭带来的感慨,以及面对美好景色时所产生的情感复杂性。紧接着"暂赏岂所欢,离念方催颓"则是诗人对于即将离开这片美丽之地的不舍与忧虑。

最后两句"还观增怆恻,三叹为谁来"表达了诗人在再次欣赏之后,对这份美景所生的深情,以及内心中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思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

此诗语言清丽,意境幽深,通过对山野春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于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无尽思索。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腊梅

朔风吹同云,万木不敢芳。

黄衣何许仙,窈窕来离房。

终期赏心会,未恨冰雪乡。

向来脂粉流,睨睥谁敢当。

宜于风露晨,置在清净箱。

更招能赋客,苾茀咏奇香。

楚人意已疏,亡闻为操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董弥大郎中以窗前菊花晨且鲜明午间萎蕤感而成诗兴寄古雅次元韵

人生朝气锐,兹花亦复然。

鲜荣若自矜,低垂如乞怜。

平生浙郦路,满谷为谁妍。

山深风日美,扬芳被涯边。

食饮赖香洁,轻安遗节宣。

昔乃寿胡广,由来岂其天。

至理竟谁问,三叹秋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感事二事(其二)

投身螭魅域,宁免众鬼欺。

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

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

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

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

斯须哭土枭,次第嘷狐狸。

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

变态遂百出,殽然当此时。胡为乃历兹,侧伫成?眙。

其始为股栗,惨悽粟生肌。

惧以柔脆躯,遂为众鬼糜。

其中稍自定,注视但嗟咨。

其终乃释然,坚坐翻愉怡。

鬼见不为动,技穷将罢归。

人命固有常,此物终何为。

迟留待明发,请与众鬼辞。

形式: 古风

感事二事(其一)

西山一丸药,终当持遗亲。

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

太真绝袖去,中兴为名臣。

功业竟谁归,老妪终苦辛。

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