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伯温感怀四首(其一)

在昔曾闻夏变夷,台莱自足固邦基。

为言横槊赋诗士,不是投戈讲艺时。

野外观风忧稼穑,江边回首见旌旗。

斩蛟未有旌阳术,安得相从闾左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曹文晦的《和刘伯温感怀四首》之一,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稳固的深思。

首联“在昔曾闻夏变夷,台莱自足固邦基。”以“夏变夷”这一历史事件开篇,暗示了历史的变革与国家根基的稳固。这里的“夏变夷”可能是指夏朝的兴衰更替,而“台莱自足固邦基”则表达了稳固国家的基础在于自身的实力与治理。

颔联“为言横槊赋诗士,不是投戈讲艺时。”转而谈论到文武并重的重要性。诗人提到的“横槊赋诗士”指的是既能文又能武的文人将领,强调了在不同场合下,文武双全的重要性。而“不是投戈讲艺时”则表明这不是武力冲突的时刻,而是需要通过智慧与策略解决问题的时候。

颈联“野外观风忧稼穑,江边回首见旌旗。”描绘了一幅在野外考察民情、关注农业生产的情景,同时又在江边回顾过往,看到旗帜飘扬的景象。这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历史记忆的深刻印象。

尾联“斩蛟未有旌阳术,安得相从闾左慈。”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困难问题的渴望,希望拥有像旌阳一样的能力来斩除阻碍,同时也表达了对闾左慈的向往,即寻求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人或方法。这里“斩蛟”可能象征着克服困难,“旌阳术”则是指高超的技艺或方法,“闾左慈”则可能是诗人理想中的智者或英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稳定、民生福祉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01)

曹文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

  • 字:伯辉
  • 号:新山道人
  • 籍贯:元台州天台

相关古诗词

和刘伯温感怀四首(其二)

旧时左辖下三台,坚壁相持久不开。

但欲黄金留翠袖,岂知白骨长苍苔。

两年征伐多荼毒,一旦功名付草莱。

大谬最怜分阃帅,受降未了敌还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刘伯温感怀四首(其三)

风雨萧萧震广川,前村茅屋冷炊烟。

潮声有信来还去,贼势无时断复连。

胠箧难存悬磬室,污邪化作不毛田。

何时甲洗天河水,月色满城江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刘伯温感怀四首(其四)

入水无媒得纬萧,谁能驱退恶溪潮。

沈沈城郭貔貅老,汹汹波涛蛟鳄骄。

败舫似闻川鬼哭,畏途不奈客魂消。

舞阶干羽今何在?千载曾闻格有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咏十器(其一)虾须杖

曾读安南奉使书,海翁往往策虾须。

隐居素号江湖侣,老去仍充疾病扶。

不涉畏途愁鬼夺,怕行沧海见龙趋。

乌巾鹤氅舒徐步,宜入香山《九老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