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面对自然与社会的挑战时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入水无媒得纬萧”以入水无引渡之物,只能依靠纬萧(一种捕鱼工具)为喻,暗示在面对困难时,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需要寻找正确的途径或方法。接着,“谁能驱退恶溪潮”则表达了对无法控制或改变恶劣环境的无奈。
“沈沈城郭貔貅老”一句,通过“沈沈”形容城郭的沉寂,而“貔貅老”则比喻守卫边疆的军队年久力衰,暗示国家的防御力量减弱。紧接着的“汹汹波涛蛟鳄骄”,则形象地描绘出外敌的猖獗,犹如波涛汹涌、蛟鳄横行,象征着外部威胁的严重。
“败舫似闻川鬼哭,畏途不奈客魂消”两句,通过“败舫”(破船)和“川鬼哭”来渲染一种凄凉、绝望的氛围,同时“畏途”和“客魂消”则表达了面对艰难险阻时内心的恐惧和无助。
最后,“舞阶干羽今何在?千载曾闻格有苗”两句,以“干羽”(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乐器和舞蹈道具)的消失,象征传统礼仪和文化的失落,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疑问:“千载曾闻格有苗”,即千百年来是否真的存在过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历史现象,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动荡、自然威胁以及文化传承问题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