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的《杂感和集归来辞》中的第十首,通过“未必归全得,谁云昨尽非”这两句开篇,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深思与疑惑,暗示了对过去与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草应萦墨绶,荷欲制山衣”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人生的追求与寄托,草与荷分别象征着官场与隐逸生活,墨绶与山衣则是官服与隐士服饰的代称,表达了诗人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与向往。
“久阅宦情淡,忘言交谊微”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转变,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淡漠感受。宦情的淡薄与交谊的微薄,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最后,“一槎醉梦过,数摺健帆飞”以生动的意象收尾,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醉梦与健帆分别象征着内心的迷离与外在的自由,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