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病中

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时向琐窗细语。

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

短梦飞云,冷香侵佩,别有伤心处。

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

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病中情境,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翠帐春寒,玉炉香细",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的孤独与病弱。"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出词人百无聊赖、情绪低落的状态。

"金博添愁炷",借添香的动作进一步渲染愁绪,"薄幸杨花,多情燕子"则以自然景物反衬人的情感,杨花的无情与燕子的多情形成对比,更显词人内心的孤寂。"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东风带走了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词人对此满怀哀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描绘出内外环境的压抑,"嫩草王孙归路"暗指词人渴望回归自然或期待远方的慰藉。"短梦飞云,冷香侵佩",梦境短暂且寒冷,香气只能短暂地带来一丝慰藉,更显凄凉。"半暖微寒,欲晴还雨",天气的变化如同词人心境,反复无常,难以摆脱愁苦。

最后,词人感叹"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对愁苦无法消解的深深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细腻地刻画了病中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100)

徐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明深、明霞,又号紫言(竹字头)。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 字:湘苹
  • 号:深明
  • 籍贯: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
  • 生卒年:约1618-1698

相关古诗词

永遇乐.寄索庵

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

泪滴鲛绡,愁盈珠勒,一霎成抛撇。

别去叮咛,传来芳信,频寄锦书休绝。

倩东风、吹向天涯,悄悄把离愁说。

减去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

镜裹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

有恨黄昏,无情玉笛,催落江梅寒月。

问今宵、多少凄凉,枕棱衾缺。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永遇乐.舟中感旧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永遇乐.秋夜

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

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

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

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

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

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声声慢.感怀

寒寒暖暖,雨雨晴晴,无端催趱红绿。

湿燕双双,语语似怜幽独。

银灯半昏碧影,十年愁、多到心曲。

此际也,不销魂、断尽肠儿还续。

不忿青蛾元鬓,才弹指、逢人便惭珠玉。

吟遍花笺,想也半消清福。

惟应冰纨宝钿,料天公、谁妒尘俗。

试看取,古今来、嵇啸阮哭。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