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其二)

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何必为死亡哭泣,苟且偷生更令人疑惑。
慌忙归还官印的日子,慷慨拒绝贿赂之时。
遵循规矩的年轻人有,但胸怀坦荡的我们才明白。
一生中像郭有道那样的人,值得拥有蔡公的碑文赞扬。

注释

得死:面对死亡。
何须:何必。
哭:哭泣。
偷生:苟且偷生。
正:确实。
可疑:令人疑惑。
仓皇:慌张。
归印:归还官印。
慷慨:大方、慷慨。
却:拒绝。
金:贿赂。
规矩:规则、法度。
诸郎:众多的年轻人。
有:具备。
襟怀:胸怀、气度。
我辈:我们这些人。
郭有道:指有德行的人。
消得:值得。
蔡公碑:蔡公的碑文,可能指赞美或纪念某位蔡公的碑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为悼念潘伯可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潘伯可生死观的独特见解和对其人格品质的高度赞扬。

首句“得死何须哭”,看似冷漠,实则蕴含深意,诗人认为死亡并非悲哀之事,反而是解脱或归宿,因此无需过度哀泣。接着,“偷生正可疑”暗示了对世间纷扰和虚伪生活的质疑,认为在乱世中苟且偷生并不值得信任。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描绘了潘伯可在关键时刻,或是匆忙离职,或是毅然拒绝贿赂,展现出他的决绝与正直。这两句体现了潘伯可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表达了诗人对潘伯可遵循原则、胸怀坦荡的认可,认为他虽身处乱世,但依然保持着君子之风,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最后两句“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借用了典故,郭有道是历史上清廉的官员,这里用来赞誉潘伯可如同郭有道一般,他的品行足以配得上蔡公(蔡邕)那样的赞美之碑,表达了对潘伯可身后名声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赞扬了潘伯可的生死观和高尚品格,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其一)

落落知难久,堂堂竟不还。

江湖官七品,风雨屋三间。

已矣乌头白,嘻乎豹管斑。

儿曹莫轻脱,英爽在空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春夜喜陈汝晦见过

乃翁治狱多阴德,之子论文有古风。

尊俎祗容吾党共,衣冠能得几家同。

书林有业何妨隐,徭籍无名莫怨穷。

百岁相期今夕意,赖君咳唾起诸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尽

秋尽空山无处寻,西风吹入鬓华深。

十年世事同纨扇,一夜交情到楮衾。

骨警如医知冷热,诗多当历记晴阴。

无聊最苦梧桐树,搅动江湖万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贵溪董教谕回里

八月暄暄似小春,鄞江归客楚江滨。

梦中鲈鲙紫莼菜,画里纻袍乌角巾。

不枉誇张别风土,有时吟啸杂仙真。

年高官满身轻健,聊复婆娑亦可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