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

小市收镫,渐柝声隐隐,人语沈沈。

月华如水,香街尘冷,阑干琐碎花阴。

罗帏不隔婵娟,多情伴人,孤枕最分明。

见屏山翠叠,遮断行云。

因记款曲西厢,趁凌波步影,笑拾遗簪。

元宵相次近也,沙河箫鼓,恰是如今。

行行舞袖歌裙。归还不管更深。

黯无言,新愁旧月,空照黄昏。

形式: 词牌: 爱月夜眠迟慢

翻译

夜市结束,更鼓声渐渐低沉,人们的交谈声也变得深沉。
月光如水,寂静的街道上只有冷落的尘埃,花影斑驳在栏杆上。
轻纱笼罩的闺房,月光下显得孤单,陪伴着的是寂寞的孤枕,一切清晰可见。
看到屏风上翠绿的山峦,仿佛阻断了行云的流动。
回想起往昔在西厢的深情对语,那时她轻盈地踏着月色,笑中捡起失落的发簪。
元宵节即将来临,沙河两岸的箫鼓声正热闹,就像现在的情景。
舞袖飘动,歌声飞扬,人们狂欢,不顾夜已深。
心情黯然,新添的忧愁和旧日的回忆,只照亮了黄昏的寂静。

注释

沈沈:形容声音低沉。
阑干:栏杆。
婵娟:指月亮,也形容女子美丽。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水上漂浮。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有观灯习俗。
沙河:河流名,代指繁华之地。
行行:形容舞姿轻盈。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新愁旧月:新近的忧虑和过去的回忆。
空照:孤独地照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充满了对月亮的喜爱与怀念。"小市收镫,渐柝声隐隐"一句,通过市集逐渐关闭的声音,传达出夜幕降临的氛围。"人语沈沈"则表现出人们声音低沉、深邃。

接下来的"月华如水,香街尘冷"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在清冷的大街上,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美好的夜晚情境。"阑干琐碎花阴"中,"阑干"指的是窗棂或栏杆,而"琐碎花阴"则是通过窗棂看到的零散的花影,突出了室内外空间的和谐共存。

诗人在"罗帏不隔婵娟"一句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愿隔绝的心情,而"多情伴人,孤枕最分明"则描写了月光与人的亲密相处,以及这种孤寂时刻感受最为深刻。

"见屏山翠叠,遮断行云"一句中,"屏山"可能是室内的装饰,而"遮断行云"则使人联想到外面天空中的流动云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室内外空间的差异。

接下来的"因记款曲西厢,趁凌波步影,笑拾遗簪"中,"款曲西厢"可能指的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而"趁凌波步影"则是在水面上行走留下的影子。"笑拾遗簪"一句,则是诗人在月光下拾起散落的发簪,表现出一种愉悦和自得。

"元宵相次近也,沙河箫鼓,恰是如今"这几句,提到了元宵节(即中秋节)临近,以及夜晚沙河边吹奏的箫声,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节日氛围和音乐性。

最后的"行行舞袖歌裙。归还不管更深。黯无言,新愁旧月,空照黄昏"中,"行行舞袖歌裙"可能是描述夜晚的乐曲与舞蹈,而"归还不管更深"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留恋。"黯无言"则是一种情感上的沉默和无奈,"新愁旧月,空照黄昏"一句,则是诗人在新的月光下,对过往的思念和现在的孤独感到无尽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月亮的喜爱与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破阵子

柳浪六桥春碧,香尘十里花风。

好是烂游浓醉后,画□阑干见小红。红明绿暗中。

旧约涌金门道,纱笼毕竟相逢。

只恐入城归路杂,便转头树北云东。侯门深几重。

形式: 词牌: 破阵子

减字木兰花(其三)

一番春暮。恼人更下潇潇雨。花片纷纷。

燕子人家都是春。莫留春住。问春归去家何处。

春与人期。春未归时人未归。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二)

三生杜牧。惯识小红楼上宿。压帽花斜。

醉跨门前白鼻騧。归来寻睡。懒拨熏炉温素被。

两袖香尘。肯信春风老得人。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一)

鸡儿画曲。处处筝□鸣雨屋。十载重游。

柳外啼乌也怨秋。粉楹醉墨。燕去楼空人不识。

醉踏花阴。错认人家月下门。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