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长句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

五十馀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

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

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

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

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

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

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

獐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形式: 古风

翻译

开国皇帝建立大业,登上皇位如龙虎般威猛。
历经五十多年,传至章圣皇帝,文臣武将延续他的功绩。
王氏家族再次沐浴恩泽,父子相继显赫,如同骏马奔腾。
我在子孙们的画像中见到他们,风采非凡,气度堂堂。
隋国令公温润如玉,方正的面庞,丰满的下巴,眉清目秀。
他的风范犹在,骨骼匀称,气质不凡,身材健硕。
小令公继承了隋国的血脉,比父亲更为杰出,充满英雄气概。
他面容威严,仿佛仍有战场上的英勇姿态。
百年英杰如今已逝,但画像中的风采依旧逼真。
无需再画上虎头三毫,他的眼神足以震慑万里。
他在庙堂之上屹立,足以让边疆之人胆寒。
他的形象永载史册,曾被封赏麒麟阁的荣誉。
这样的英雄人物,当今世上还能找到吗?
那些獐头鼠目的人,不必再追求官职,还是做山间的农夫吧。

注释

艺祖:开国皇帝。
九五:指皇帝宝座。
驾驭:统治。
章圣:皇帝的尊号。
将帅名臣:杰出的军事和文臣。
接武:继承并发扬。
休光:恩泽,荣耀。
腾骧:奔腾,显赫。
画像:肖像画。
风骨:气质,风采。
隋国令公:隋朝的高级官员。
温如玉:形容人的温和气质。
典刑:典范,榜样。
鵔鸃冠:古代的一种贵冑冠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先祖的画像,其气质非凡,充满了英豪与武将的气概。诗中的“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一句,便设定了一个高大的历史背景,显示出先祖在武力上无人能敌的形象。“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则表现了家族的辉煌与勇猛的传承。

接下来的“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等句,则具体描绘了画像中的先祖容貌,显示出一种温文尔雅而又不失刚毅的风范。诗人还通过“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这句话,表达了对先祖公正严明却又不失慈爱的一面。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则是将画像中的少年形象与其父亲相比较,更显出一种超乎常人的特别气质。紧接着的“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进一步强调了先祖即使在年轻时也已展现出了不凡的英雄本色。

诗中后半部分转向对画像中人物历史地位的赞颂和对其遗风影响力的想象,如“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等,表达了对先祖不仅在当时便是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被人们所铭记的敬仰。

最后,“獐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则是诗人自谑,不愿意效仿那些庸俗之辈,而宁愿隐逸山林,以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这一转折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与志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画像的描绘和想象,展现了一位武将家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先祖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高洁品行的追求。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出疆次副使淮阴舟行

丁年慕请缨,白首翻攘袂。

輶轩遽凭轼,魏阙频回睇。

两淮经战争,万物皆憔悴。

云繁雪霰舞,风猛波涛沸。

椎凌仅通航,鼓夜无停枻。

依樯闻喜鹊,酌斝烹鲜鳜。

出塞那复古,涉川今已利。

一节谁与持,同舟心靡异。

奋身徇主忧,图国忘私计。

昌黎去怀妾,定远老思妹。

高情独无戚,慧眼不留翳。

岂惟诗酒豪,抑亦文武备。

开馆昔登瀛,奉车元起沛。

君遭功名迫,我堪閒散置。

他年洛下吟,忆君徒拥鼻。

形式: 古风

汉南晤魏侯彦诚魏侯赠诗期依韵和已而荆门受代归乡襄务冗甚未果答既离襄阳舟中追和

白头有如新,倾盖或如故。

乃知意气间,投分自有处。

魏公使汉南,风采耸一路。

凋残濡膏泽,冤讼廓氛雾。

游刃若发硎,调琴不胶柱。

平生不相识,见我国士遇。

杯盘倒箱箧,笑语杂卮寓。

岂惟倾肺腑,便可托婴孺。

慰我畴昔心,何啻封万户。

离觞岘山曲,握手惜欢聚。

江风吹行色,短棹不得住。

临岐亦何言,加餐纳多祜。

形式: 古风

再用前二诗韵(其二)

胜境名标第五天,殊庭佳气蔼非烟。

鼓钟与看千人会,玉石难分十种仙。

幽壑旧传灵药富,苍崖曾现宝光圆。

尘劳未决丹梯急,只得虚堂一夜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

珠玑百斛何人付,公有诗筒来不住。

出尘秀句若霞摛,走笔豪篇逾响赴。

吟安一字不知老,朝作千篇犹未暮。

秋天鸿鹄翥浮云,平地骅骝驱熟路。

分忧制节绵万里,馀事文章兼七步。

千军独扫人共惊,八面俱来我何惧。

力扛九鼎更妥帖,胸蟠万卷森差互。

千言未困见纵横,一点不加无谬误。

音谐律吕凤凰鸣,势薄云天鹏鸟怒。

流传应有贾客售,在处岂无神物护。

公诗光焰千丈锦,我诗粗窘一尺布。

公诗雄富百雉都,我诗穷陋三家聚。

行经北海恍自失,出见西施羞反顾。

残膏祇欲借邻光,馀润有如蒙晓雾。

君侯雅志和薰风,圣主恩光深湛露。

事业终期白日悬,功名已见青云附。

愿公归侍玉皇案,天香复与金童炷。

愿公西取王母环,云车直指瑶池骛。

要当都俞庙堂上,岂久淹留井参度。

顾我尘埃不足论,屈曲世间随所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