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寄亭

大抵人閒同一寓,外物之来寓中寓。

主人于尔本无心,谁使之来谁使去。

来时无所增吾悦,去时谈笑亦不辍。

惟有山叟与溪翁,屋里閒云船上月。

一从古往成蹉跎,失之则憾得之歌。

不从平路从风波,或遭陷阱或网罗。

有人啮臂遗其亲,有人之楚复之秦。

侯门洒扫宁苦辛,牛衣涕泣伤贱贫。

谁人衒鬻来上书,谁人乞贷留公车。

谁人入关便弃繻,谁思躣马疾其驱。

更有隋时二隐夫,欲将林壑谋金朱。

倒行之辈尤可吁,当时自欲烹其躯。

却是扬雄所性恬,谁须名字学韦贤。

积薪可恨汲生言,不道真风任自然。

自然处者其为谁,以寄名亭如此奇。

俗人所患在失之,安知达者静者心平夷。

达者洞然无所蔽,静者泊然无所累。

无蔽无累无所营,其中主者性与诚。

登斯亭兮观斯名,人閒万事皆可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积的《题寄亭》,通过描绘人间寓居的普遍性与外物的来去自由,探讨了人生中的得与失、荣与辱。诗中以“大抵人閒同一寓”开篇,指出人在世间如同寓居,外物的来去并无定规,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接着,“主人于尔本无心,谁使之来谁使去”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外物与人的关系,强调了人对于外物的无心态度,以及事物来去的自主性。随后,“来时无所增吾悦,去时谈笑亦不辍”表明了面对事物的来去,人们应保持淡然的态度,不因得而喜,不因失而悲。

“惟有山叟与溪翁,屋里閒云船上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山叟与溪翁与自然和谐共处,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一从古往成蹉跎,失之则憾得之歌”则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无论是得是失,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接下来,“不从平路从风波,或遭陷阱或网罗”、“有人啮臂遗其亲,有人之楚复之秦”等句,通过具体事例,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以及其中的苦难与挑战。而“侯门洒扫宁苦辛,牛衣涕泣伤贱贫”则对比了不同阶层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谁人衒鬻来上书,谁人乞贷留公车”、“谁人入关便弃繻,谁思躣马疾其驱”等句,则反映了社会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与选择,既有追求功名的,也有遭遇不幸的。最后,“却是扬雄所性恬,谁须名字学韦贤”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淡泊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积薪可恨汲生言,不道真风任自然”结尾,表达了对追求名利的否定,以及对顺应自然、保持内心平静的推崇。最后,“自然处者其为谁,以寄名亭如此奇。俗人所患在失之,安知达者静者心平夷。达者洞然无所蔽,静者泊然无所累。无蔽无累无所营,其中主者性与诚”则总结了主题,强调了达者与静者的内心状态,即无蔽无累,以性与诚为主导。

综上所述,《题寄亭》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耳边啼鸟唤不起

耳边啼鸟唤不起,有人醉卧春风里。

被花迷入梦魂中,却上烟霞弄瑶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偶述

淮阴寄食卒为将,南阳閒卧卒为相。

孟轲之道其如何,枉尺如何直寻丈。

形式: 七言绝句

有客不为赋

有客不为赋,而乃求荣阶。

是犹适吴楚,却背东西来。

孟郊从进士,闻者徒相咍。

退之发已秃,知己其谁哉。

余独谓不然,此事何足哀。

但恐子之道,未足为奇侅。

子歌坚诚好,不为利所回。

得则为颜氏,失则为隤懒。

为子歌一阕,为子酌一杯。

余歌为尔宜何歌,余闻日月如飞梭。

但忧其道不到古,穷通之事余如何。

形式: 古风

八月十四夜

有人望月吟太虚,半夜秋风生碧芦。

碧芦风起吹老桂,吟声入月惊蟾蜍。

明夜中秋更好吟,兔肥蟾大桂成林。

桂兔之外有何物,玉池水到中秋溢,秋风刮水如霜滴。

形式: 古风